共计 214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32 岁当上阿里 P10 是怎样的体验?4 月 29 日,阿里新一代大模型千问 3 开源,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彼时,通义千问大模型负责人林俊旸在 X 上分享了一些开发细节。林俊旸主导了通义千问系列大模型的开发、开源及生态融合,是阿里开源模型成功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近期有传闻称,林俊旸已晋升至阿里 P10。林俊旸的知乎个人界面显示,他于 1993 年 3 月 19 日出生,年仅 32 岁就成为阿里目前最年轻的 P10。
P10 究竟有多厉害?阿里的职级按技术路线划分,从 P4 到 P14。P4、P5 分别对应应届本科生、应届研究生校招岗位。P6 – P8 是核心执行层到专家层,多数人的晋升天花板是 P7,晋升到 P8 不仅需要出色能力,还得参加晋升委员会现场面试,获 3 位 P9 面试官全票通过,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从 P9 往上便是战略决策层,集团副总裁兼夸克 CEO 吴嘉为 P11,马云是最高级别的 P14。林俊旸 30 岁出头就晋升为 P10,堪称天之骄子。他毕业于北大外语系,6 年连升 4 级。
2019 年,林俊旸从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毕业。他在社交平台较为活跃,在小红书、知乎、X 等平台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其视频号标注为广东惠州,共发布 6 个视频,5 个与大模型相关,最新内容是通义千问在今年春节期间更新的千问 2.5 – Max。大学时,林俊旸用含 300 多万样本的英德词汇库测试,发现正常机翻准确率约为 23%,而 Transformer 早期版本就能达到 27%,那时他便预感到大模型的流行。硕士毕业后,他直接加入阿里 AI 研究机构达摩院,成为智能计算实验室的算法专家,专注大模型研究。
2022 年 11 月,ChatGPT 问世,掀起全球大模型竞赛浪潮。2023 年 3 月,阿里“1 + 6 + N”组织变革落地,达摩院成为独立研究机构。同年 9 月,达摩院多个研究团队在阿里云重组,成立通义实验室,阿里云 CTO 周靖人任负责人,林俊旸也从达摩院转到通义实验室,成为通义千问开源负责人。如今,林俊旸身份再次革新。6 年时间从 P6 晋升至 P10,实属罕见。
林俊旸的晋升既与能力有关,也和当时的内部环境相关。阿里曾被友商疯狂挖人,通义千问的前任负责人周畅(花名钟煌),2017 年加入阿里,迅速从 P6 晋升到 P9,2023 年成为大模型核心人物。第一财经报道,去年 8 月,周畅被字节以千万年薪挖角,薪资大幅提升,层级连跳两级,现负责字节 Seed 豆包大模型团队的豆包多模态交互等研究。周畅以“创业”为由辞职,试图规避竞业协议,被阿里发现并提起仲裁,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周畅离职时,还带领 10 多名通义千问团队资深成员加入字节,致使阿里遭受重大 AI 人才流失。据传,周畅离职后,阿里给通义千问团队几个核心部门员工普调一级,林俊旸也升至 P9。近期,林俊旸又晋升一级,或许与友商字节豆包的出色成绩有关。当大模型迭代速度以月为单位后,传统按资排辈的晋升逻辑不再适用。
除周畅外,通义千问前身 M6 大模型的负责人、前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杨红霞于 2022 年从阿里辞职,随后加入字节,担任大语言模型研发技术专家。去年,她从字节离职,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专注学术研究。而阿里高管离职消息频发,仅今年就有两位通义实验室 P10 级高管离职。当 32 岁的年轻专家能快速晋升至 P10,而两任技术领军人物却接连被友商高薪挖角,这意味着 AI 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
相比友商,阿里布局 AI 领域较早,吸纳众多 AI 人才,技术团队和管理人才长期处于行业领先。但当 AI 成为大家都在涉足的领域后,阿里的 AI 人才成了友商竞相争夺的对象。据传,阿里很多 AI 高管常接到猎头电话,友商不惜代价挖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不是留不住人,而是抢不过别人。
AI 是伴随年轻人成长起来的新兴领域。细数 AI 行业大佬,他们大多是 85 后、90 后。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出生于 1985 年,带领团队推出全球首个全开源 MoE 大模型 DeepSeek – V3;Kimi 创始人杨植麟出生于 1993 年,从清华转专业到卡内基梅隆攻读 AI 博士,4 年完成学业并推出 Kimi 大模型;Manus 创始人肖弘出生于 1993 年,他提出的“新时代安迪比尔定律”,重新定义了 AI 智能体的商业逻辑。他们在大学阶段或更早接触到 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并将其作为长期研究工作。
同时,年轻人对 AI 的接受度天然高于上一代人。2025 年 CNNIC 数据显示,中国 20 – 29 岁网民中已有 41.5% 使用生成式 AI。他们借助智能教育工具提升学习效率,在 AI 绘画、视频生成等创意领域发挥潜能,甚至把 AI 当作情感陪伴的“虚拟伙伴”。在技术迭代与社会变革双重驱动下,年轻人既是 AI 的塑造者,也是使用者和受益者。理想汽车 CEO 李想曾说,年轻人比上一代人优秀 10 倍以上,最优秀的人已到来。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心智成熟,要重视他们,倾听需求,认同他们。
AI 是属于 Z 世代的科技叙事,在全球 AI 竞技中,谁掌握更多年轻专家和年轻受众,谁就更有可能在 AI 大战中胜出。阿里接连提拔林俊旸 2 级,看似突然且不可思议,但这无疑是正确选择。以林俊旸为代表的 AI 年轻一代研发群体,是阿里在这次 AI 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且,林俊旸不会是个例,阿里不仅要提拔,还需大力提拔,才有可能留住人才,在友商虎视眈眈下占据头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