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拉链的数字化变革:高效交付的探索之旅

35次阅读

共计 36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把一根拉链交付到客户手里,难度远超想象。浔兴拉链于 1992 年创办,2006 年上市,是中国产量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拉链生产商,也是跨境电商平台 SHEIN 上最大的拉链供应商。

当下的生意与往昔大不相同。浔兴拉链 CIO 林宇表示:“以往拉链订单通常几千条起订,而快时尚服装品牌的绝大部分订单都是几十、几百条的小单。拉链行业平均生产周期是 7 至 10 天,但这些快时尚品牌要求 3 天交付。浔兴拉链品种繁多,有几万个产品,订单密集,像股票价格一样实时跳动,上一秒要 a 型号拉链 12 条,下一秒要 b 型号拉链 200 条,令人应接不暇。”

林宇感觉这如同过去一小时能跑 5 公里,现在却要求跑 20 公里,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市场趋势已然变化,做不到就会被淘汰。第三方数据机构 Statista 数据显示,2022 年,SHEIN 在美国快时尚零售领域市场份额超 40%,移动端下载量达 2.29 亿次,超过亚马逊。目前,它已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开设品牌独立站。

中国快时尚品牌能风靡海外市场,原因之一是低价、海量 SKU(库存量单位)和极快的上新速度。西班牙服装品牌 ZARA 平均每天上新 70 款,而 SHEIN 平均每天上新五、六百款,这就要求所有供应商速度都要跟上。SHEIN 要解决的是如何与庞大供应链合作。中国有成千上万家服装供应链企业,SHEIN 将供应链上相关企业都纳入自己的数字化供应链系统,让上万家企业像一家企业一样快速协作。浔兴拉链便是其中之一。面对复杂、实时、多变的客户需求,浔兴拉链怎样做到保质、保量、保交期且不出错?与快时尚品牌的合作启发了林宇——若公司能让企业内流程变快,让上下游供应商在同一系统中像一家企业一样协作,就能大幅提高交付效率。这不能仅靠人力,需借助有效的数字化工具。

管理和流程变快

过去,拉链厂会提前生产几十万条拉链,鞋服厂客户直接订购现货。但快时尚品牌平台出现后,业态改变。快时尚品牌通常先“试单”,先下单几十条拉链,若卖得好再加大订单量,且常当天下单,3 天交付。

一根拉链在行业内普遍生产周期是 7 天至 10 天,需历经 133 道工序,几乎涵盖制造业所有工艺,包括铸造、编制、注塑、组装、电镀、喷漆等。与此同时,拉链制造是高度成熟产业,利润不高。

过去行业常认为交付速度由生产端决定,林宇却认为这是错觉。比如公司收到订单,审单需 3 个小时,转单到计划部门又要等 3 至 5 个小时,还要排物料,货放仓库可能又要等几个小时,一天就过去了。

如何优化流程效率,提升执行力?作为 CIO,林宇很早就开始布局浔兴的数字化。

“数字化最核心的并非技术问题,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说,技术已足够用,但如何用好技术帮助精简流程、提高效率,是个缓慢过程,也不是随便上一个系统就能运转起来。”

而符合这一逻辑的数字化工具,企业微信是典型代表。

2008 年,他们引入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员工作业方式从手写变为线上记录,但整体较为宽泛粗糙。2017 年,他们将内部系统接入企业微信,与 ERP 系统打通。过去收到订单,员工需登录 ERP 系统才能查看,打通企业微信后,订单可直接在手机里的企业微信看到,更便捷。

企业微信开放的接口,可集成工厂各个数字化系统,从高管到业务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再到一线工人,都能随时随地从企业微信工作台上进入相关数字化系统,查看订单进度、报单进度、计件数量等数据。一个明显变化是,过去客户询问订单进展,业务员需给车间打电话,现在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查看。

车间里可能同时有几十万个订单信息,除订单查询外,还能随时看到哪个订单出问题,及时介入管理。如此,在手机上连接所有工作流程,加速内部协同,不会因某个环节负责人开会或巡查而耽误时间。

“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在企业微信上沉淀一个应用,从几十个慢慢增加到上百个、两百个应用,我们的数字化越来越完善。”林宇说。如今,公司所有流程、质量、订单甚至考勤都在企业微信上,研、产、销几大板块所有流程均已线上化。

这些应用还可提供给需要拉链的鞋服品牌。例如,浔兴拉链与鞋服品牌共享系统中的供应链数据。订单、生产进度、质量、库存物流数据集成共享,一目了然:鞋服品牌方需要什么型号拉链、多少条、何时要、运输到哪里,所有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随时能在手机里看到订单数据,工厂车间根据数据看板直接生产备货。

仅靠自身“快”够吗?这家拉链公司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环,必须产业链上下游都快起来,才能实现 3 天交付。

上下游连通

“中国企业自身生产效率已达世界知名水平,但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面仍有待加强。”浔兴 CIO 林宇说。

“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来自孟加拉国的订单,客户要求 5 天内交货,只能走空运。拉链本身利润微薄,一根拉链毛利只有几分钱。而国际空运价格高,且因航班、航司、航线不同,价格时刻在变。”

每次接到类似订单,业务员需挨个给多个物流供应商打电话、发邮件确认价格和航班。等供应商全部回复报价准备决策时,因时间差,最便宜的那家价格又涨了,所有流程需重新来过。

他们曾遇到 6 家物流供应商只有 2 家及时回复,价格都很贵,但要赶着发货,只能硬着头皮选了一家。这家拉链公司每年运费支出约 1000 万元。如何在极短时间内找到性价比最高的物流供应商,把拉链运出去?

林宇尝试过很多方案,收效甚微。直到发现企业微信在 2022 年推出的“跨企业协同”解决方案“上下游”功能可解决此难题:首先,“上下游”功能能让不同企业的人在一个通讯录里,如同一家企业的同事。之后与物流供应商沟通时,无需打电话或提前添加微信好友,直接在上下游通讯录里就能对话。

不仅如此,企业微信的上下游通讯录还能将供应商相互隔离,他们之间不能互相说话,杜绝控价等人为干扰。

除沟通外,“上下游”功能还可“共享应用”。浔兴自己开发了一套“物流比议价系统”嵌入企业微信,通过企业微信上下游的「共享应用」功能,将系统共享给 10 家物流供应商使用。这些供应商无需另外下载 app,在企业微信里就能用这套物流系统提交报价、修改报价。

以往,每次询报价处理需业务员大半天时间,现在不到 20 分钟就能完成,同时能找到相对性价比更好的物流供应商。整体运输成本至少节约 20%,约 200 万元,这对制造业利润帮助很大。生产链条上的小厂如何与上下游、跨企业敏捷合作?

浔兴拉链林宇给出答案:“企业微信‘上下游’这个小功能,能减少企业间合作缝隙,让不同企业像同一家企业一样敏捷协作。”

制造业数字化的经验

数字化能力持续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各环节都需连接上下游,一个关键环节转型会带动整个链条进化。

林宇提到,如今中国制造业与十年前相比,一个显著区别是企业对交付周期越来越敏感。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很多工厂都能生产出有品质的产品,“谁更快,谁就能拿到订单。”

但现在,“快”有了不同定义。绝大部分消费品品类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服装行业尤其如此,款式、面料种类繁多且流行趋势多变;具体到每个人,选择也很难再趋同,一件“的确良”风靡全国的景象难再出现。对于上游服装制造产业来说,“小单快返”趋势影响巨大,“小单快返”由 SHEIN 推向极致,并借其成果给整个服装制造业上了一课。

一些工厂对现有设备升级改造,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忽视了服装行业特殊性,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可借自动化实现最大效率升级,但生产下一批次产品时,生产线“换线”耗费大量时间。此外,大量中小规模工厂因没经验、缺技术,很难实现效率升级。SHEIN 的做法是,借助强大数字化能力,将千千万万家中小制衣厂连接起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生产能力,同时借数字化提升沟通过程中的透明度、效率和质量管控。

作为 SHEIN 的上游供应商,浔兴也用数字化理念提升自身效率。如今,不少大型制造业企业具备一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林宇认为,决定一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成果的是管理意识而非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目前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所需技术,头部技术公司都能解决。

不少企业在数字化初期,由各业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数字化系统逐步发挥作用。此过程漫长,前期基本是业务输出,但回报不明显。

林宇将他们的数字化部门称为“管理战略咨询部门”,先了解业务具体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一个个项目累积 3 至 5 年后建立信任。

林宇与不少数字化服务商交流发现,他们大多拿着已有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案例,但大多行不通。“哪怕是做一模一样产品的工厂,也无法复制同一套解决方案,”林宇说,“员工文化水平、组织结构,包括工厂设备、制造流程都不同。”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需专门团队操刀。首先梳理清楚企业每个环节,采购数字化底座,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标准化应用并加上自己开发的个性化应用,在实际业务中不断优化,因地制宜进行数字化。

浔兴和 SHEIN 都使用企业微信作为接入各数字化系统及日常管理的底座,浔兴的原因是,企业微信比较开放,能较好接入工具,且与微信使用体验一致,即使是一线工人也会用。作为一家成立超 30 年的制造业企业,不少工人年纪超 40 岁,他们需要最简单的数字化工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