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免签新政推动中国入境旅游热潮

26次阅读

共计 162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五一假期刚结束,中国迎来了首次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的旅游新热潮。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入境和出境游客人数达到了近 1090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8.7%。其中,外国人入境达到 111.5 万人次,同比增长 43.1%;而符合免签政策的入境游客人数也激增到了 38 万人次,去年同期仅为 22 万人次,涨幅高达 72.7%。

随着免签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探索中国的多元旅游目的地。除了传统的北京、上海,像西安的兵马俑、重庆的八维建筑、成都的大熊猫,成为新宠。这也带动了“China travel”在全球的热潮。例如,《苦尽柑来遇见你》在网络上的热播让张家界的游客“韩”意数逐渐升高,展示出外地游客对中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浓厚兴趣。入境游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在方式和内容上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新兴创业者和平台争夺入境市场

面对庞大的市场蛋糕,一批国内旅游创业者迅速崛起。携程、去哪儿、飞猪、同程等主要平台纷纷加大对入境游市场的投入,试图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国外游客越来越多地关注深度体验而非单纯打卡好看地点。他们更喜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人文,而不是只停留在“拍照留念”。例如,一些旅游从业者开始专注于提供文化导览、深度体验的定制化服务,以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需求。

以 Vicky 为例,她是一名兼职英文导游,每天的收入在 500 到 700 元左右。五一期间,她接待了来自罗马尼亚的家庭,带他们深入重庆的知名景点。Vicky 发现,欧洲游客普遍重视深度体验和文化交流,喜欢在游玩中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而不是简单打卡。据她所说,随着入境游客的逐步增加,她正考虑转为全职导游,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甲亢哥”中国行引发外网热议

除了个体导游,很多创业者也瞄准了文化体验的细分市场。王奕是一位从事外贸多年的创业者,利用自己掌握的茶艺和汉服文化,为外国游客提供特色体验。今年 3 月,他联络了一家有地接资源和资质的合作伙伴,开始尝试涉足入境游市场。虽然短时间内尚未获得大订单,但他相信,铺垫好基础后,订单自然会跟上。

王奕也强调,网络和社交媒体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他建议使用 Instagram、Facebook 和 TikTok 等平台,结合不同的内容策略,比如在 Ins 上展示中国绝美风景,在 TikTok 上真人出镜蹭热点,以及在 Facebook 通过互动答疑拉近距离。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涵盖签证、交通、文化禁忌等信息的需求库,才能精准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OTA 平台迎来新战场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入境政策,免签政策覆盖国家不断扩大,入境游客人数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 1 -11 月,全国入境外国人达到了约 2921.8 万人次,同比大幅提升。其中,通过免签入境的人数达到了 1744.6 万人次,增长速度超过 120%。而适用 72/144 小时过境免签的游客也激增 132.9%。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是免签政策实施后的首次高峰。各大旅游平台如携程、飞猪等纷纷推出多元化项目吸引海外游客。例如,携程在上海浦东机场设立了“免费上海半日游”服务点,为转机旅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体验;年底还推出了北京半日游项目,涵盖交通、导游、景点门票等全链路服务。此外,携程还在东南亚、日韩等入境市场持续推广“Super China”品牌,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组合。

飞猪也积极联动海外旅游局,推出“你好!中国”系列活动,为外籍游客提供补贴和优惠,比如机票、酒店、火车票等。此外,同程旅行推出了“DeepTrip”AI 助理,为海外游客提供多语言行程规划和实时信息服务,提升中国旅游的便捷性和吸引力。科技与政策的结合,让入境游的潜力持续释放。

未来,针对不同区域、主题的深度特色旅游将成为平台和创业者的重点方向。细分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个性化定制、文化体验和深度游览,将成为竞争的新焦点。随着各种数字化工具的支持,旅游体验将更加丰富、多样化,也为中国旅游向国际舞台迈进提供了强大动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