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09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素有“克勒文化”之称的上海,互联网的发展土壤似乎并不那么肥沃。易趣、大众点评、土豆、饿了么等众多本土互联网企业,纷纷遭遇被出售或关停的命运,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曾经,在野蛮生长、草莽丛生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海派互联网以其精致、慢节奏、讲规则的风格,屡屡受挫。“上海不相信互联网”“上海没有互联网基因”“上海是如何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等言论,总能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然而,2015 年情况发生了转变。拼多多的横空出世,改写了电商格局,也为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方明珠增添了一抹互联网亮色。紧接着,WiFi 万能钥匙、小红书、唯品会、趣头条、UCloud 等一批上海互联网企业也相继崭露头角。
历经二十载的起起落落,海派互联网经历了高光、沉寂,如今再度回春。这背后,是上海这座百年老城对城市文化的坚守,以及一展东方霸主雄风的雄心。在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战场,上海从未缺席。
一、得到与错过
上海互联网起步较早。1999 年 8 月 18 日,易趣网在上海成立,填补了国内电子商务 C2C 的空白。其两位创始人邵亦波和谭海音,皆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海归精英。易趣网成立不到半年,便荣获“国内拍卖网站之冠”的称号,在国内独领风骚,风头极盛。
三年后,易趣网与 eBay 联手,步入发展鼎盛期。而此时,距离上海 162.4 公里的杭州,马云的支付宝悄然诞生。2005 年,易趣网与 eBay 推出“安付通”,将服务器迁至大洋彼岸后,费用增加、网速变慢、手续繁琐,相比之下,免费的支付宝宛如一股清流,“安付通”的衰落也由此埋下伏笔。
与易趣网仅一字之差的易迅网,也是个充满悲情色彩的角色。易迅网作为上海本土内资电子商务企业,曾是国内 3C 领域网络零售前三强的龙头。作为老牌 B2C 电商网站之一,易迅网以 3C 业务起家,在卜广齐“高于客户预期”的目标指引下,凭借对供应链和物流的极致追求,在华东区声名远扬。
2009 年前后,大量电商涌入,流量获取成本日益高昂。为给易迅网注入更多流量,卜广齐选择了腾讯这棵大树。经过一年的磨合,易迅网被并入腾讯,腾讯通过 QQ 等渠道为其导流。然而,四年后腾讯入股京东,易迅网被腾讯打包卖给京东,连同原腾讯旗下的拍拍业务一同转手。腾讯在电商领域始终未能取得显著成效,而易迅网也在一次次的并购中,逐渐销声匿迹。
此外,凡客、麦考林、一号店、eBay 等带着光环诞生的互联网企业,伴随着上海外企浪潮兴起,却在互联网竞争中一次次折戟,令人感慨万千。
除了国企、外企、金融等传统领域的强势,使得上海缺乏利于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土壤外,独特的克勒文化也对其形成了一定制约。克勒,一说源于英文 clerk,指代旧上海洋行的白领,是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群体;也有人认为源于 carat,原意为大颗宝石,历经岁月变迁,成为某类精英的专属称谓。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克勒逐渐内化为一种精神和格调,即以雅致的生活方式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通俗来讲就是“讲究”。这种深入骨髓的讲究,让上海的街道弥漫着精致的气息,“魔都”之名也由此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中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城市几十年的命运。
这样一个精英云集、office lady 众多、金融市场极为发达的上海,看不上尚未成熟且规则不明的互联网,似乎也情有可原。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得益于上海繁荣的外资环境,为以做海外游戏业务起家的拼多多铺就了道路,使得黄峥在招揽海外优秀人才时得心应手,最终造就了拼多多三年上市、市值超 300 亿的商业传奇。用黄峥自己的话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知识和人才是商业繁荣的根基。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化的商业城市,上海拥有 13 所双一流高校,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和新浪总裁曹国伟毕业于复旦大学,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和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卓越网创始人王汉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的虹吸效应,让这些优秀人才能够在上海立足,推动当地商业环境更加多元化,也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星星之火。
二、「沪联网」遍地开花
互联网如同 20 世纪的钢铁制造、19 世纪的港口外贸,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底层架构。抓住它,就抓住了未来商业的根基,也就拥有了最敏锐的商业触角。
20 年来,上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带有“克勒”印记的海派互联网企业。陈大年、梁建章、沈亚、张旭豪、黄峥、谭思亮、毛文超……每一位新锐企业家的出现,都为行业带来了一次变革与创新。
如果说陈天桥拉开了上海互联网故事的序幕,那么黄峥则将故事推向了高潮。1980 年出生的黄峥,26 岁时便凭借从谷歌股权套现实现了财务自由。此后数年,他与李开复、段永平、丁磊、孙彤宇等一众互联网大佬交往密切。2015 年 9 月,黄峥的游戏公司内部孵化出拼多多,瞄准中小城市、县城、乡镇数亿人口的购物需求,采用社交拼团的方式,成功开拓了低线市场,仅用 34 个月便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突破 330 亿美元。
二次创业的谭思亮,与黄峥不谋而合。身为精英的他,却选择了草根路线。从清华和中科院毕业后,谭思亮先后在雅虎、51.com、若邻网担任高管,后出任盛大在线开放平台总监,负责在线广告业务。2013 年,谭思亮离开盛大,拿出 450 万元创立互众广告,继续从事老本行。两年后,互众广告以 13.5 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创业板吴通控股,谭思亮套现离场。
一年后,不甘于现状的他再度投身互联网,经过一番摸索,最终选定了下沉市场的资讯内容方向。2016 年 6 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星创科技广场,一款名为趣头条的产品上线。GMV 超千亿,淘宝用了五年,京东用了十年,拼多多用了三年,而趣头条上线 10 个月便实现了用户从 0 到 600 万的爆发式增长,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 头条的围剿中突出重围,27 个月后成功挂牌上市。
在移动互联网格局初步形成的大环境下,拼多多和趣头条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征服了市场,也让外界见识到了“上海速度”。
近五年,在政府的鼓励推动下,上海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依托本土扎实的制造业,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5 年落户上海。
同一时期,“种草社区”小红书在上海新天地一间几十平米的小空间里成立。创始人毛文超和翟芳都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一个家住三眼桥,一个住新华路,两人相识近二十年,是好友。
由于对生活品质有着相同的高追求,他们萌生了创立“分享好物平台”的想法。上海姑娘处处讲究的“作”,恰好符合他们的心意,精致的魔都成为了他们创业的理想之地。
互联网创业,可谓九死一生。但只要存活下来,就要如夏花般绚烂,制造声势、树立 IP、刷足存在感,进行精准传播。而在互联网圈,一场发布会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位于上海市世博园区内,拥有 18000 座主场馆,是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也是众多互联网公司青睐的发布会举办地。阿里巴巴、科大讯飞、OPPO、腾讯……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2016 年,罗永浩在上海梅赛德斯举办了锤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发布会,推出 Smartisan OS。180 分钟里,老罗在场馆中尽情挥洒激情与汗水,与锤粉们实现了心灵共鸣。浓郁的互联网文化氛围,在浦东新区世博大道 1200 号不断发酵。
三、上海的产业互联网野心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回顾历史,1843 年上海开埠(设立外贸口岸),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入长江门户,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开启了东方巴黎近百年的辉煌篇章。
外贸的繁荣,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最成熟、完备的商业体系,也培养出一批关注商业本质、精打细算的上海商人。他们将上海建设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的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优质人才汇聚,外溢的资本和资源也惠及了周边的杭州、南京、无锡等城市。
上海拥有持牌金融机构 1537 家,位居全国首位,本外币存款十几万亿,拥有比其他城市更为雄厚的资源与资金。2018 年,上海 GDP 达 3.2 万亿,常住人口增加了 5.45 万。上半年,上海生产总值达 15558.15 亿元,工业、零售业和金融业依旧是稳固的“三驾马车”。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半导体、人工智能、AI 芯片等高新科技创新企业云集的沃土,被誉为“上海硅谷”。朱珑的依图科技、许式伟的七牛云、季昕华的 UCloud、陈士凯的思岚科技……其中大半都是“盛斗士”或“exGoogler”,包括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摩拜前 CEO 王晓峰。
这些从盛大和谷歌出走的人才,不仅撑起了上海互联网的半边天,更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上海立志抢占 AI 高地。
领英发布的《全球 AI 领域人才报告》显示,国内 70% 的 AI 人才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约占 34.1%,上海占 33.7%,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上海更具话语权。
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地图来看,上海目前已拥有 325 家人工智能重点机构,几乎涵盖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人工智能的所有领域。
九年前,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身为全球技术总监的郄小虎留在了上海,尽管手握微软和 IBM 研究院等明星公司的 offer,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小红书。“一个小时就谈妥了,原本以为要多次拜访,谁能想到如此顺利。”决策速度之快,令毛文超都感到惊讶。
郄小虎看中的是小红书的活力,以及不容忽视的时代潮流。时过境迁,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再次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AI 有望成为开启新时代的窗口。
拼多多、趣头条、UCloud、小红书……经过十年沉淀,上海开始拥有自己的互联网企业名片。产城融合、产互结合,也让找钢网这样的传统 TO B 企业走到了聚光灯下。
张旭豪曾说:“上海人不行,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小天地,没有拼搏精神、没有冒险精神、没有狼性,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能做好的。”尽管他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这番言论也曾一度成为外界抨击“上海互联网不行”的有力证据。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潮起潮落,无人能准确预知未来。以当前现状判断未来格局,未尝不是一种“盲人摸象”。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乘势而起。至少上海一直在努力顺应大势,且毫不掩饰再度称霸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