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力复工:从航空火箭到熔喷布的逆行

20次阅读

共计 150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疫情的压力下,天津正迎来一场制造业的全面复苏。从大飞机到火箭,再到生活必需的熔喷布,整个城市的产业链条开始全速运转,展现了天津在全国乃至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制造业全面复工,天津焕发新活力

近期,天津的重工业企业陆续恢复生产,标志着这座城市的制造业开始“跑起来”。无论是空客天津总装线,还是火箭生产基地,都在有序推进生产计划。特别是空客 A319 飞机的交付,标志着天津空客的复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去年,这里每月能组装 6 架飞机,今年有望提升到每月 2 架 A330 宽体飞机的产能,甚至未来还将制造更大规模的空客 A350。自 2008 年落户以来,天津的空客工厂已交付超过 450 架 A320 系列飞机,这些飞机正好飞遍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空客和其它国际制造商的合作,使得天津成为全球民用航空制造的重要一环。2019 年,空客在中国的订单总价值高达 350 亿美元,仅仅是天津这块“拼图”,就彰显了其战略地位。同时,庞巴迪天津也在复工中,维修大量公务飞机,价值不菲,展现出天津在航空服务业的影响力。

火箭生产步入正轨,载誉“天宫”任务

除了航空制造,天津的火箭产业也在全面复苏。天津大火箭基地按部就班地推进火箭生产,确保国家重大航天任务顺利进行。2 月 17 日,长征五号 B 火箭顺利抵达海南文昌发射场,作为“天宫”空间站的重要运输工具。火箭的有序生产不仅支撑了中国的航天大业,也让天津成为中国“飞起来的城市”,显示出从空中到太空的全面突破。

关键原材料紧缺,全球合作凸显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不得不提的“硬核”材料成为紧缺资源。例如,被称为“熔喷布”的口罩过滤材料,在疫情期间变得极其稀缺。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凭借 17 年的行业经验,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熔喷布生产企业之一,此前在非典和 H1N1 疫情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疫情爆发后,他们的产能提升了 20 倍,生产的“泰达芯”成为全球抢手的原料。由于工艺复杂,一些新产线的建设仍在进行中,但天津这些企业的迅速反应,为全国抗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企业逆行,保障生产线不间断

不仅如此,天津的其他行业企业也在积极行动,确保物资供应。例如,天津友发德众钢管公司在疫情关键时刻,快速调配钢管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此外,九三集团及时为湖北的养殖企业运输豆粕,保障畜牧业供应链稳定。天津本地的调料企业也不断向京津冀等地发货,满足民众日常需求。电子、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纷纷加大产能,确保抗疫的同时保障民生。

严格的管理措施,实现平稳复工

天津的复工并非盲目冲刺,而是在科学疫情防控基础上,有序推进。全员健康监测、出行信息采集、厂区消毒、戴口罩、分批错峰上下班乃至开发专门的 APP,成为行之有效的标准措施。早在 2 月初,天津就推出“战时机制”,制定详尽的复工规范。每天的疫情通报中,“复工”多次出现,“战时”关键词也频繁出现。这一系列细节,确保了生产的安全和效率。

以“一个企业一策”、市区两级联动为核心,天津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复工方案。通过“绿色通道”、健康码的动态管理、干部“1 企 3 人”指导,推动各企业逐步恢复生产。截止目前,天津已基本实现主要工业企业的全面复工,复工率达 90% 以上,工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水平。这也是疫情之下,天津展现出来的韧性和组织能力的最佳体现。

未来展望:稳中求进,逐步推进全面复苏

天津的这场“逆行”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复工,更是一场城市治理与产业复兴的检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疫情的反复,天津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强调“稳住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稳步推进复工”。这不仅仅是对产业链的保障,更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相信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天津的工业生产将迎来新的高峰,成为中国南北合作的重要枢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