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34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8 月初,我前往江苏扬州管辖下的高邮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这座城市拥有 2240 多年的建城历史,因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而得名。
高邮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坐拥京杭大运河遗址等 6 处国家重点文物,运河蜿蜒流经高邮约 43 公里。高邮总面积 1963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 40%,高邮湖更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水域资源极为丰富。
尽管高邮没有外资企业,也未依赖开放政策红利,但凭借内生型发展策略,高邮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增长。2022 年,高邮常住人口 71 万,户籍人口 79.6 万,GDP 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开票销售超过 130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40 亿元以上。
高邮的发展历程引发了我诸多思考。首先,高邮如何在缺乏外资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腾飞?其次,高邮的农业特色产品如罗氏沼虾、高邮麻鸭和咸鸭蛋为何能够占据全国市场?最后,高邮的教育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是否能支撑其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我走进了波司登制衣厂、罗氏沼虾养殖基地、高邮鸭集团以及照明企业等,深刻体会到高邮人脚踏实地、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无论是缝纫女工还是鸭蛋加工车间的工人,他们都以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高邮人善于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年产量超过 3 万吨;高邮麻鸭和咸鸭蛋更是闻名遐迩,咸鸭蛋甚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高邮也在积极发展羽绒服装、路灯制造、特种电缆等传统产业,并逐步培育光储充、照明灯具、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
尽管高邮的生活节奏较慢,但居民幸福感较高。一杯豆浆配一碗面只需 5.5 元,城区房价均价约为 6000 元 / 平方米,百姓闲暇时常到运河文化公园散步健身,享受宁静的生活。
高邮的成功在于内外兼修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本地劳动力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一批创业带头人的共同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邮注重挖掘外部资源,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内生型发展之路。
勤奋劳动者与领头雁的结合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勤劳的民众和优秀的领头人。在波司登制衣厂,我了解到这里的工人效率极高,平均每人每天可制作 8 件羽绒服,而北方一些工厂的工人只能完成 5 - 6 件。因此,波司登总部将更多订单分配给了高邮工厂。
高邮纺织服装行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起初以“三来一补”形式为主,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本世纪初的十年被称为高邮纺织行业的黄金时期,高峰期拥有近 600 家企业、6 万名员工,年收入突破 60 亿元。
然而,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粗放经营的小作坊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注重环保、设计和技术升级的龙头企业。其中,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于 2005 年落户高邮经济开发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迅速成长为行业标杆。
高邮的另一大特色产业是照明设备制造。1976 年,陈景春创立了高邮县照明电器厂,从最初的几间破仓库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路灯生产基地。如今,高邮高新区聚集了近 1300 家路灯和智慧照明企业,年销售额达 200 亿元,占据全国近 70% 的灯杆市场和 25% 的路灯成品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高邮的传统产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例如,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高邮对池塘养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尾水排放必须达标。这促使养殖户采用生态化养殖模式,降低养殖密度,延长虾的生长时间,提高品质和价格。
同样,高邮鸭集团也在探索新技术的应用。针对消费者对低盐咸鸭蛋的需求,他们与高校合作研发了快速腌制技术,既降低了盐分,又保持了蛋黄的流油口感。此外,高邮鸭集团还尝试通过“云上牧场”系统实现智能化养鸭,提升了生产效率。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高邮的路灯企业普遍集中在灯杆制造领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利润率较低。为此,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寻求差异化竞争。例如,法马交通从软件入手,专注于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其产品已出口至多个国家。
政府助力与市场化运作
高邮市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高邮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0.5 个工作日,工业用地推行“带方案挂牌”制度。此外,高邮还出台了“人才新政十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家乡建设。
在招商引资方面,高邮采取“全员全域全时”招商模式,瞄准国资、民资和外资,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 年,高邮新签约项目 162 个,其中外资项目 16 个,实现外资到账 1.3 亿美元。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高邮建立了“项目协调会办会”“现场督查推进会”等机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高邮开发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例如,与省信保集团合作成立“园区保”,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成立国有物业公司,为员工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外商投资企业。
展望未来,高邮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例如,计划到 2024 年收购一家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推进工业邻里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这些举措表明,高邮正在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启示与展望
高邮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即使缺乏外资支持,只要坚持走内生型发展道路,依然可以实现经济腾飞。高邮的成功在于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头企业和技术人才,同时注重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
对于其他类似地区而言,高邮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要立足自身特点,挖掘潜在优势;其次,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再次,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高邮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发展瓶颈并不在于硬件设施,而在于软实力的不足。通过构建高效的价值流网络,将一线城市的优势资源引入三四线城市,可以为更多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总之,高邮的故事证明了一个道理:奋斗与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只要方向正确、措施得当,任何地方都有可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