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内容在垂直行业的创新机遇

26次阅读

共计 148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AIGC(AI 生成内容)技术如洪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和商业场景,推动更多行业探索与创新。从 OpenAI 推出多模态 GPT-4,到 Midjourney 发布第五版 AI 图像生成产品,再到百度的文心一言,AI 的能力不断突破,正在重塑内容创作与行业服务的格局。

然而,这股浪潮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所引发的行业分支和创业机遇。许多团队选择在模型层深耕,开发语音或图像生成模型,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垂直行业的深度挖掘。通过结合行业的特殊需求,利用 AI 赋能传统行业,创业者们正寻找那些被忽视的细分市场,开启全新的蓝海。

分析式与生成式 AI:场景的不同角度

AI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波热潮:第一波是分析式 AI,主要用于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等,被动响应用户需求;第二波则是生成式 AI,其核心在于主动创造内容,如文本、图像、视频等,极大丰富了场景应用的可能性。

分析式 AI 曾在阿里内部用来优化搜索和推荐,集中于提升效率;而生成式 AI 则使内容创作变得更为便捷,打破了以往对专业技能的依赖。换句话说,前者偏重“分析”任务,后者偏向“创作”任务。这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行业提供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垂直行业的创新实践

心理咨询行业的 AI 变革: 心理咨询多为非标化服务,存在预约难、匹配不优、辅导内容不一的难题。利用 AIGC,行业可以实现流程标准化,例如用 AI 帮咨询师快速生成报告、方案建议,提升效率。值得强调的是,AI 目前还难以模拟深层次的情感交互,但可以辅助咨询师,在后台处理大量文案和数据,解放人力资源,带来质的飞跃。

视频内容和直播的革新: 内容行业以往依赖专业团队(PGC)或大量用户(UGC),而 AIGC 的出现,使内容生产变得更为高效。比如通过自动脚本生成、一键剪辑,主播换脸和场景定制等,不仅缩短制作周期,也提升了内容多样性和互动体验。使用多模态模型,结合文本、图像、语音,实现更加沉浸的互动场景。

在线健身的新玩法: 借助 AI 教练与虚拟场景,线上健身变得更加智能与个性化。BodyPark 利用人体姿态识别技术优化动作准确性,用 AI 生成的高光图片或短视频,增强用户粘性和分享欲望。同时,游戏化元素如互动 PK 和趣味挑战说不定会成为新的锻炼风潮,为行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构建行业壁垒的策略

虽然大模型赋能普遍,但垂直行业的竞争壁垒仍源于场景深度和行业 knowhow。只有深入理解行业需求,构建中国本土化、场景定制的解决方案,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稳脚跟。技术层面,工程能力和不断试错是基础,而行业经验和流程优化则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企业应考虑自主研发模型,与巨头的开放模型相结合,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中间层应用。早期垂直整合,快速交付产品,积累用户和口碑,也能建立难以复刻的壁垒。

未来的技术布局与行业路径

对于创业者而言,是否自己研发大模型一直是热议话题。有人认为,长远来看,定制化模型是行业的必由之路;同时,短期内借助已有强大模型,通过定制场景快速落地,也是一条可行路径。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层的创新将成为更重要的竞争点。

在行业生态方面,大模型和垂直应用的关系类似水电煤,他们可以实现互补合作。通过“技术为先、场景为重”的策略,创业公司可以在早期用好基础设施,逐步建立行业壁垒和商业模式的深度。

结语:垂直赛道的 AI 蓝海

随着 AIGC 技术的不断演进,内容创作、行业服务、智能健身等领域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行业深耕、技术创新、场景定制,将成为创业者赢得市场的关键。只要踏准节拍,结合行业痛点,深度赋能,AI 将在更多垂直赛道中实现巨大突破,为行业升级带来新的动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