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大湾区,江门这座城发展前景如何?

37次阅读

共计 226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8 月 4 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此消息一出,立刻在网友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这份备受瞩目的《规划》,其最大亮点在于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 1 小时通达交通圈,以此来推动大湾区内要素的流动。不过,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批复中提到的 18 个近期建设项目,规划范围相当集中,其中 12 个和广州相关,5 个和深圳相关。这种“不撒胡椒面”式的规划,在巩固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地位的同时,也让不少网友为边缘城市担忧,其中,“救救江门”的呼声尤为强烈。那么,这座身处大湾区的“失落之城”,为何会引起众多关注呢?

一、交通规划下的江门

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 4700 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以及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到 2035 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 5700 公里,覆盖 100% 县级以上城市。

在近期建设安排中,规划建设 13 个城际铁路和 5 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 775 公里,总投资约 4741 亿元。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出,近期城际铁路规划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向外展开,大湾区九市中,明显少了肇庆和江门。不过,已有线路加上远期规划,未来的江门也算能通达四方。

城际铁路方面,江门目前已连入广珠城际;普通铁路方面,上通广州,下达珠海西;高速铁路方面,江门往西连通茂名,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江门还有远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规划。在这次《规划》中,江门仅被点名 1 次,即作为珠西地区布局的客运枢纽,是三大站点之一(下称江门站)。

《规划》文件公布第二天,“江门发布”对其进行了自我解读,着重强调了江门站及围绕江门站的线路建设。文中还称,“今年以来,江门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井喷’”。据“江门发布”披露,目前江门站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忙碌景象,计划今年 10 月底建成通车。江门站“承载了江门的枢纽梦想”,投用后江门将“一跃成为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北至广佛地带,南通珠海、澳门,往东可达深圳、厦门、上海,往西能到贵州、广西、海南,“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江门新的城市定位。在官方表述中,江门这两年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合计通车里程 205 公里,再加上江门站的建设,势头正劲。从这个角度看,江门似乎并非网友口中“被遗忘的角落”。

二、江门在大湾区的现状

不得不说,江门在大湾区中的存在感确实不高。对比大湾区九座城市 2019 年的 GDP、常住人口和陆地面积,江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都较低。其中,江门面积 9507 平方公里,位居第三;人口只有 460 万,倒数第四;GDP 为 3146.64 亿元,倒数第三。由于所在区域强者众多,江门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其实,江门过去曾有过辉煌。江门因地处西江及其支流蓬江汇合处,境内两江之上的烟墩山与蓬莱山对峙如门,故而得名。元末明初,这里就有了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新贸易中心。清朝末年,江门设北街海关与外通商,成为当时广东八大海关之一。正是此时,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开启了江门经济上的第一次腾飞,并构筑了江门独具特色的侨乡文化底蕴。侨乡文化在江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 年前,江门市战略中还有“民资外资富市”的提法。然而,从近 20 年江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来看,几乎是在波折中“原地踏步”,没有显著增长。城市发展不进则退,从外商投资中国的大趋势来看,江门可以说已严重落后,“全国第一侨乡”的优势,并没能转化为江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提及江门 7 次,大多与运用华侨资源有关,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在经济发展上,江门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拥有维达、天地壹号、嘉士利、李锦记等知名品牌。网红品牌“喜茶”也是从这里走出,但发展为全国茶饮连锁品牌后,“喜茶”将总部设在了隔壁深圳。

三、江门经济发展的困境

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华侨资源、发达的民营经济,曾让江门人颇为自豪。但江门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江门身处制造业大省,其发展起于工业,成于工业,也长于工业。无论是上世纪 50 年代创办的造船厂、造纸厂、水泥厂、甘化厂、农业机械厂,还是改革开放后涌现的大长江等一大批摩托车制造企业,亦或是目前江门正在大力发展的广东中车、富华重工等企业,江门一直秉持“工业立市”的理念。

然而,近几年江门工业的中坚力量——机电、纺织、造纸、食品、建材、电子信息等 6 大传统支柱产业逐渐“失势”。产量下降、技术含量不高、工业结构水平落后,江门的工业依旧停留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资源密集阶段,尚未实现结构升级与转型,缺乏增长动力。根据 2018 年工业总产值对比,江门以 4406 亿元的体量排名大湾区九市倒数第二。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门还一度仅次于广佛。4400 多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不算差,但江门身处大湾区,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海、佛山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深圳、东莞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个大湾区未来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门该如何跟上大湾区走向全球化的步伐呢?根据 2020 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江门要“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以大手笔投资的“交通大会战”作为江门融入大湾区的支点。轨道交通能改变很多城市的城运,“轨道上的大湾区”是江门未来的重要机遇。但如果不能练好内功、增强自身吸引力,“枢纽经济”也可能走向“虹吸效应”“过路经济”的反面。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