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9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距离七台河 330 公里的宾县路段上,孟庆余的遗骸旁摆放着一双还未修好的冰刀和一块计时的秒表。这些物品曾陪伴他培养出杨扬、王濛、孙琳琳等多位奥运冠军。
数小时前的清晨,50 多岁的孟庆余已早早起身擦拭车辆,准备前往哈尔滨。作为七台河市速滑教练的赵小兵深知劝阻无用,叮嘱他注意安全。然而,几个小时后,噩耗传来——孟庆余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对于多数国人来说,七台河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座小城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偏远,周围环绕着鸡西市、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然而,对于短道速滑运动而言,七台河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基地。
截至目前,七台河的运动员共夺得国家级金牌 535 枚、世界级金牌 177 枚、创造了 16 项世界纪录,并培养出 10 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中,七台河籍运动员范可欣为国家队贡献了一金一铜。
孟庆余的离世地点是哈同公路,这条唯一的连接哈尔滨与七台河的公路因超载的大货车碾压,路面布满了密集的小坑。除了速滑摇篮的美誉,七台河还有一个身份——东北煤城。
自 1958 年起,七台河为中国电力和钢铁工业提供了近 3 亿吨优质原煤,其中 5000 万吨精煤供应给辽宁的鞍钢、本钢和通钢。然而,随着九十年代东北工业衰退、千禧年煤资源枯竭以及 2010 年短暂复苏后的转型失败,这座城市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仅剩速滑成为其象征。
七台河的过去始于新中国煤炭开发的浪潮,如今却因错过最佳转型时机而停滞不前,未来则寄希望于石墨烯产业的崛起。
从煤矿到速滑
1959 年 9 月 26 日,松基三井喷油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中国,大庆油田的发现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能源格局,也间接推动了七台河的发展。
1954 年,一个农民在打猎时意外发现地下藏煤,随后勃利县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促使七台河市成立,以解决煤矿管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建国初期,中国急需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煤炭被视为工业发展的基石。七台河的煤矿以其高热值、低灰分的特点,成为钢铁行业的理想原料来源。
尽管煤矿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七台河分为山上和山下两部分,山上是市政系统的居住区,而山下则是传统的矿区。矿工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吃苦精神,这为速滑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孟庆余的到来为七台河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位哈尔滨来的采煤工人凭借自己的滑冰天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练。他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孟庆余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了速滑之路。他们克服了艰苦的训练环境,最终站在了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
转型挑战
然而,速滑的辉煌并不能掩盖七台河面临的严峻现实。从 1991 年的辉煌巅峰到 2010 年的低谷,七台河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下滑。
九十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了困境。七台河也不例外,煤矿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接踵而至。尽管当地政府尝试通过多元化发展缓解压力,但效果有限。
2002 年至 2012 年被称为七台河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七台河实施了一系列转型措施,如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化工和电力产业等。这些努力使七台河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实现盈利的大型国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2011 年,七台河的煤炭探明储量仅为 18.5 亿吨,可采储量仅剩 6.7 亿吨。这意味着即使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也无法摆脱资源枯竭的命运。
与此同时,其他资源型城市如辽宁阜新已经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之下,七台河的步伐显得迟缓。2012 年后,七台河的经济再次陷入低迷,焦炭、玻璃等行业相继停产,大量工人面临二次下岗。
矿难频发进一步加剧了七台河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矿井事故不仅夺去了无数矿工的生命,也让这座城市的形象蒙上阴影。
石墨烯的希望
面对困境,七台河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石墨烯产业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救命稻草。
七台河的石墨矿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随着石墨烯被列入“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相关技术研发在中国迅速兴起。截至 2014 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
2015 年,宝泰隆公司在七台河启动了年产百吨石墨烯项目,成为黑龙江省首个工业化石墨烯新材料项目。该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除了石墨烯,七台河还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和技术。宝泰隆与成都晶元合作开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覆实验,与青岛金墨自动化签署技术转让协议,获得了氧化还原石墨烯生产技术。
此外,七台河还吸引了多家企业投资石墨烯相关产业。例如,宝希科技在当地建立了石墨烯电热膜生产基地,一期工程预计年销售额可达 3.2 亿元人民币。
目前,七台河市共有 92 家石墨相关企业和 14 家新材料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七台河的石墨烯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粉状石墨烯的产能不足,下游应用市场的拓展速度缓慢,以及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较低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望未来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七台河并未放弃。市政府加大了对石墨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七台河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例如,鹿山紫顶公司利用人工光合二氧化碳制清洁燃料的技术,为资源开发的环保与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张杰和其他七台河人来说,速滑不仅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更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七台河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