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新加坡逐渐成为许多打工人心中的热点目的地。凭借地理位置优越、税收优惠以及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个面积仅有 733.1 平方公里的小国,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纷纷在此设立亚洲总部。据统计,几乎一半的跨国企业将其亚洲总部落户新加坡,科技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都在不断加码在新加坡的布局。同时,作为“避税天堂”的名号,也让不少富豪、投资人和企业高管蜂拥而至,使得新加坡的财富榜单频频被华人刷新,迈瑞医疗的董事长李西廷更是连续蝉联“新加坡首富”。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无数打工人也跟风涌入,新加坡的人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许多留学生、专业人士甚至短期工人,都希望在这里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他们中,有些是通过投资、创业等高门槛途径,开启“移民”之路;也有不少凭借学业和技能,获得工作签证,踏上新加坡的土地。2022 年,尝试各种途径的人数显著增加,甚至有中介公司统计每月都会有人通过自雇移民入境,数量逐年攀升。
那么,为什么有人选择来到新加坡工作?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方面,那里提供了更符合期待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一些是为了换个环境、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是看中了子女教育和家庭发展的潜力。比如,一些家庭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接受西式教育,认为这里的课程和教学更接近欧美体系,学费相对低廉,未来升学进入世界名校的可能性也更大。许多父母觉得,虽然来到新加坡意味着要面对一些挑战,但整体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还是值得的。
不过,要真正留在新加坡,获得工作签证并非易事。由于新加坡的核心产业集中在金融和科技领域,除了这些行业的专业人才,其他普通职业在获得高等级工作签证(尤其是 EP)方面,竞争激烈且越来越难。有些人发现,虽然薪资看似高,但实际生活成本也在上升,尤其是房价和房租飙升,让生活压力大大增加。原本以为薪水会有所增长,但实际上很多岗位的薪资涨幅有限,而且工作强度却在不断上升。
职场内卷与生活压力的现实
曾经,新加坡以“工作不过度、生活平衡”闻名,吸引了很多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然而现在,这种标签似乎有所改变。据了解,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普遍存在加班严重的情况,虽然本地企业相对来说压力较小,但整体而言,职场竞争也变得激烈,甚至出现了内卷的现象。一些刚到新加坡的打工人,工作节奏变快、压力变大,薪资提升却远没有预期那么诱人。例如,金融行业的薪资水平在香港甚至比新加坡还要高,很多人在新加坡工作一年,薪资增长幅度大多在 10% 左右,而工作强度却没有明显减轻。甚至有人反映,刚开始的时候薪酬上涨有限,但工作压力实打实地加大了。
房价与房租的持续上涨,也是目前困扰许多人的一大难题。以护理行业为例,工作六年的魏薇表示,今年她看到同一套房的租金上涨了两倍,原本打算置业,也因房价涨势过快而搁置。租房市场也是一片“抢房”激烈的场景,一些求租者为了不被“抢走”,不得不抢先下手、出价更高。此外,生活成本的上升不仅体现在房租上,还包括日常开销。蓝岚一家花费每月接近九千新币,包括房租、子女教育和生活支出,让她觉得在新加坡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很多人发现,虽然初到新加坡,薪资可能比国内高一些,但生活成本也明显高出不少。尤其是房价和房租,已然成为生活的主要压力源。要在这里安顿下来,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还需要提前做好规划,避免盲目跟风带来的被动局面。而且,想要拿到优质的工作签证,也非易事,尤其对于中高端职位而言,竞争激烈且规则模糊。
在新加坡的未来:得失衡衡
那么,适合什么样的人选择在新加坡打工?答案其实因人而异。有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新加坡的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税收优惠和居住便利,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能通过 PR(永久居民)制度,拥有一套政府组屋,就可以在房产和税收上享受更多优惠,生活更加便利。当然,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清晰的职业规划。
另一方面,一些人也开始担心,随着竞争的激烈,普通打工人的生活品质可能会受到影响。一线城市的月薪在五万以下的人群,如果不能实现薪资翻倍,来到新加坡后,可能还会面临“消费降级”的风险。特别是在政策向本地人才倾斜的趋势下,外来者的生活成本、就业压力都在加剧,不少人感到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杨絮指出,尽管新加坡人口有限,流动性强,留得住的人和离开的人的交替,是常态。这意味着,所谓的“潮起潮落”也是正常不过的。
总结而言,前往新加坡打工,既有令人振奋的发展机会,也隐藏着各种挑战:高房价、激烈的竞争和生活成本的上涨,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否去,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长远目标来判断。只要理清目标、做好准备,就能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