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的引导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如“双碳”战略、“专精特新”政策以及北交所的推出,都为科技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也对科技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国产替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进入科技领域。
在众多投资机构中,成立已逾二十年的达晨财智,是较早布局科技赛道的机构之一。当时,行业内很少有基金关注科技领域。王文荣在 2016 年加入达晨财智,成为科技赛道的主要推手,投资了如新洁能(605111)、铖昌科技(001270)、瑞芯微(603893)等众多企业。作为达晨的第一位 85 后合伙人,王文荣的背景颇为亮眼,早年便是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得主,他无需参加高考,直接保送至南京大学,随后又获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
在学习的时候,王文荣就读于南京大学理科强化部,这是一个旨在培养未来科学家的项目。然而,他并没有沿着科研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而是选择了进入投资行业。在达晨的六年里,他是如何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人的呢?
王文荣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了十多篇 SCI/EI 论文,获得了五项发明专利。虽然面前有很多选择,他决定进入索尼工作,以拓宽自身的能力边界。然而不久他意识到国内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决心将自身的知识和经历投入科技投资。最终,王文荣在 2016 年顺利加盟达晨。
他指出,如今许多基金不谈科技投资都不好意思自称为投资机构。大家越来越意识到科技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各类资金的涌入也越来越快。然而在 2016 年前后,由于科技行业本身的长周期以及产业链的不成熟,资本对科技投资多是持观望态度。
但时间正好处于转折点,达晨敏锐察觉到中国科技投资即将进入 2.0 时代,与早前偶发单点的技术转变相比,科技投资将在产业链多点布局上迎来全新的机遇。这推动达晨加快了迭代和升级的步伐,王文荣成为了科技赛道 2.0 布局的关键人物,不同于以往主要是金融和财务背景的投资者,他对产业的深入理解成了达晨的独特竞争力。
在众多案例中,新洁能是王文荣投资的一个成功典范,项目获得了 30 倍的回报。作为一家 2020 年上市企业,新洁能在国内功率器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行业龙头的供应链重要一员。其创始人朱袁正是一位经验丰富的 60 后创业者,凭借国内外的丰富经验,吸引了达晨的关注。
尽管在最初接触中,朱袁对达晨并不熟悉,但经过反复的沟通,王文荣最终赢得了朱袁的信任,双方在产业认知上的共鸣奠定了合作的基础。很快,新洁能的发展势头良好,达晨财智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则是刚于今年 6 月上市的铖昌科技,这家公司专注于模拟相控阵雷达 T / R 芯片组件的研发与生产,有效地解决了高成本的问题,促进了我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铖昌科技的母公司和而泰早在达晨的早期投资之列,这为后续的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达晨在铖昌科技身上的投资,正是其生态化布局的一个示范,通过与此前合作的积累,双方成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得整个投资过程更加顺畅。
王文荣及达晨的投资策略中,还包括挖掘“水下项目”。所谓“水下项目”,指的是那些尚未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的潜力企业,一旦投资成功,其成长空间将是巨大的。
例如,成立于 2015 年的稷以科技,专注于等离子体技术应用。达晨在 2020 年对其进行 B 轮投资时,情况还是相对低估的。稷以科技之后研发的晶圆级等离子设备,在多家头部晶圆厂获得了订单,取得了迅速的增长。作为早期投资人,达晨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红利。
王文荣认为,要在行业拐点或风口到来之前进行布局。以稷以科技为例,团队和方向成为早期投资的关键,创始人实事求是且技术背景雄厚。同时,企业需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避免与领域内龙头公司正面竞争。“他们的赛道,在国内近两年表现得很好。”
从达晨的优势来看,首先是基于多年的资源积累,形成了各行各业的生态图谱;其次,注重区域布局,与其他投资机构偏重一线城市的不同,达晨在全国多个省会城市设立分公司,这样能够快速识别优秀的投资标的。
在投后管理方面,达晨依据行业情况建立了产业上下游的投资图谱,便于帮助被投企业实现资源匹配,提供有效支持。未来三年,达晨将继续坚持“投后赋能 2.0”战略,旨在通过行业梳理和二次激活,形成高频互动的投资生态,更好地服务每一家被投资企业,努力成为准产业投资机构。
王文荣表示,当前科技赛道竞争激烈,行业内可能会面临估值泡沫以及市场倒挂的风险。他建议企业应努力形成自身的稀缺性和壁垒,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