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省份半年报解析:长三角引领增长,中部增速放缓,东北经济回暖

18次阅读

共计 108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3 年是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的重要一年。上半年,全国 GDP 同比增速达到 5.5%,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截至目前,全国除少数省份外,多数地区已经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

从整体来看,有 15 个省份的 GDP 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以 9.7% 的增速拔得头筹,江苏凭借 3556.2 亿元的经济增量位居前列。分区域分析,长三角地区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部省份增速相对滞后,西部资源省份得益于能源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延续一季度的积极趋势。

长三角担当重任

以全国 5.5% 的平均增速为参照,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12 个省份增速低于全国,13 个省份高于全国,北京与全国持平。东部地区中,广东、福建和天津的增速未达全国水平,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凭借去年较低的基数,上半年实现 9.7% 的增速,各项经济指标均表现优异。江苏、山东和浙江三大经济强省的 GDP 增速均超过 6%,其中江苏的增量领先全国,增速也快于广东,缩小了与广东的经济差距。广东省统计局负责人表示,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代表,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国内支柱产业调整的双重压力,未来需要更加努力才能维持稳健增长。

中部增速承压

中部地区除安徽外均已公布数据,其中湖北增速略高于全国,而山西、河南、湖南和江西均低于全国水平。江西省的表现尤为典型,一季度增速仅为 1.2%,上半年虽回升至 2.4%,但仍位于全国末尾。江西去年因工业驱动快速增长,但今年受基数效应和需求不足的影响,工业增速有所回落。

湖南省的情况类似,去年表现亮眼,今年却遭遇增速下滑。湖南省政府强调需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西部与东北的分化

西部省份中,四川、云南、重庆等地的 GDP 增量和增速各有差异。云南受制于水电短缺,工业用电量下降,但电子行业表现抢眼,成为新的增长点。相比之下,重庆因电子产业下滑拖累整体工业表现。

能源大省如内蒙古、甘肃、青海和宁夏则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内蒙古煤炭产量稳居全国第二,外送电量创新高,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劲动力。青海的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等行业增长显著,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实力。

东北地区内部存在分化,辽宁和吉林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势头,吉林 GDP 增速达到 7.7%,辽宁为 5.6%。两省消费市场复苏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名列前茅。然而,黑龙江的增速仅为 4.7%,显示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央企大额投资和外资企业增资表明市场对东北的信心正在增强。尽管过去十年该地区增速落后于全国,但目前正通过多种方式寻求突破。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