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唐不夜城:人流爆棚却未实现高盈利
“西安的旅游旺季差不多只剩半夜 2 点到 5 点了。”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却生动点出了西安文旅市场近来的火爆景象。尤其是以大唐不夜城为核心的网红街区,人气持续高涨,日均访客量曾一度达到 30 万人次以上。
然而,从曲江文旅 2024 年半年报来看,大唐不夜城板块上半年营收近 4000 万元,净利润却仅有 23.53 万元,比去年同期还略有下滑,令不少人质疑其“顶流网红街”是否真的能赚钱。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于西安夜经济和文旅产业整体表现的热烈讨论。
国庆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整体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假期期间,西安接待游客达 1754.6 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高达 172.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23% 和 8.03%。值得注意的是,人均旅游花费增加至 982 元,超过成都、广州等知名旅游城市,显示出游客消费水平的明显提升。
这表明,尽管大唐不夜城本身盈利有限,但作为文化旅游的核心 IP,大唐不夜城极大地带动了西安文化产业整体的发展和收益,成为西安文旅经济的重要引擎。
大唐不夜城网红 IP 背后的文化推动力
大唐不夜城走红始于 2019 年,以“不倒翁小姐姐”为代表的系列网络爆款视频迅速引爆网络,带动街区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打卡地。抖音数据显示,相关标签播放量高达 23 亿次,超过上海迪士尼等热门景区,令西安在互联网旅游热度排行榜上脱颖而出。
随着从“不倒翁小姐姐”延伸到“李白对诗”、“盛唐密盒”等多个唐文化 IP,街区不仅成为文化体验的前沿阵地,也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来源。虽然不收费给街区带来了直接盈利上的限制,但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极大地助推了周边商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
西安市公安局曾在国庆期间提醒,大唐不夜城周边交通已经接近饱和,显示出其作为吸引客流巨大的核心地位。
从“不赚钱”到“整体受益”:产业链效应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曲江文旅负责的是大唐不夜城的公共空间管理和演出活动,周边商业体独立运营,盈利模式不同。大唐不夜城本身并非靠门票盈利,而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和整体旅游吸引力为主要目标,其带动效应遍及整条文化产业链。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文创及消费水平,需要将重点从大唐不夜城向周边区域延伸,形成文创一条街,丰富饮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像从大唐不夜城到小寨商圈这一带的消费者聚集区域,具有巨大潜力。
西安旅游吸金能力明显提升
与 2019 年相比,西安的游客人均消费提升明显。那年国庆期间,西安游客人数不逊色于成都和南京,但人均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如今人均消费已超过成都,达到 982 元左右,反映出旅游结构和消费层级的优化升级。
陕西省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西安作为古都,集中了省内大量优质旅游资源,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推动了美食、文创产品的多元爆发。比如,肉夹馍毛绒玩具、兵马俑公仔等文创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明星现场互动也证明了其广泛影响力。
结合陕西整体文旅数据,西安的重要地位和潜力正在不断被放大。
政策驱动与文旅产业升级
陕西省文旅产业整体规模接近万亿,文旅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西安作为核心承载地,持续出台支持政策,围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出多项激励措施,为大型文旅演艺项目提供资金补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专家表示,西安不仅仅依赖门票经济,更加重视发展演艺和文创消费。比如经典演出《长恨歌》的场次和票价不断增长,体现了文化演艺经济的新兴活力。
另一方面,规划中的西安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大,力争在 2024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消费中心和文创品牌高地。
文化旅游的外溢效应带动区域发展
西安的文旅发展不仅限于城市核心区,而是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以大唐不夜城为引擎,客流首先引入西安,再通过交通等便利措施带动陕南、陕北等地的发展,形成区域文旅联动效应。
数据显示,陕西省“十一”期间热门景区中,多数位于西安外的地区也表现活跃,说明区域旅游产业正在同步提升。
未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结合文化遗址和核心区优势,西安的夜经济和文旅结构将更加完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总结
虽然大唐不夜城自身盈利有限,但它作为文化 IP 和客流集聚点,在提升西安旅游吸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激活周边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西安正迎来文旅产业的新高潮,政策支持加持和文创创新将使这座历史名城在现代消费时代焕发更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