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硬科技投资的坚持与信念
华登国际从 1987 年在硅谷成立,到 1994 年进军中国市场,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先行者,始终坚持关注硬科技领域。华登国际的创始人陈立武让团队有幸见证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蜕变。黄庆自 2005 年加入华登国际,他回忆起自己从硅谷创业者转型为投资人的过程,并阐述了为何始终专注于硬科技这条看似艰难却充满潜力的道路。
黄庆提到,硬科技投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某些技术经过多年沉寂,但凭借内在的势能,它终将被市场认可,带来爆发式增长。这种领域的投资更多是在“投资历史”,押注的是趋势的必然性和团队的坚韧精神。
陪伴创业者成长,打造独角兽
黄庆强调他们的理念不是“捕捉”独角兽,而是“陪伴”创业者成为独角兽。选中的公司往往是创始人对技术和产品的执着,团队的凝聚力,以及长期坚持的决心。例如,华登国际早期投资的大疆创新,正是看中了创始人汪滔对技术极致追求以及年轻团队的潜力。大疆目前凭借 2000 多位工程师优势,在无人机领域显著领先竞争对手。
另一个例子是格科微的创始人赵立新,虽然创业初期遭遇了产业倾销和资金紧张的挑战,但凭借清晰的战略、勇气和定力,最终将企业打造成行业领先者。黄庆认为真正的好 CEO 并非一开始就完美,而是在创业路上不断历练成长,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能够“活着”,坚持到成功降临。
投资策略:精选与深耕
黄庆指出,华登国际投资团队规模不大,十几人左右,这让他们能对每家企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倾向于在各赛道中挑选其中最具潜力的一家深度合作,而非广撒网式投资。
这种策略让团队能够在硬科技、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和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比如,早在五六年前华登就开始关注汽车电子领域,投资了像加特兰这样的汽车雷达芯片公司,并且还引入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参与辅导。芯驰作为另一家从天使轮获得投资的汽车芯片企业,也在紧跟行业计算平台化趋势,获得了众多车厂的支持。
硬科技热潮中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硬科技的爆发,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涌入,估值水涨船高,市场竞争加剧,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资金内卷和恶性竞争。黄庆坦言,泡沫现象不可避免,但这也是市场成熟的必经阶段。他们坚持理性投资,选择真正能够产生技术和产品突破的团队,避免盲目跟风。
投资团队的高纪律性和对项目的大比例投入,使得华登能够陪伴企业度过难关,并在产业链里形成深度协作,打造长期价值。
企业家精神和团队激励
黄庆认为企业家精神核心是执着和使命感,追求伟大事业而非单纯赚钱。华登支持的每一个创业项目,背后都是创始人对改变世界的强烈信念。比如芯片企业 ASR 翱捷的 CEO 戴保家,是中国芯片界的佼佼者,他们的投资几乎零商业计划书,全靠对创始人强烈信任。
此外,为了巩固核心团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华登会适时让利,让团队买回部分股权。这一机制在多家公司运营良好,被视为维护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策略。
未来展望:大方向与成长路径
展望未来,华登国际看好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和清洁能源三个大方向。尤其是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清洁科技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华登继续保持专注,仍旧坚持早期投资和深度合作,并没有盲目扩大团队规模。
黄庆鼓励创业者要珍惜当下的技术和资本环境,持续聚合人才,专注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强大团队。他强调,CEO 的成长伴随着企业规模和复杂度的提升:从初创的几个人,到数百乃至上千人的组织,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
只有活下来,坚持正确方向,创业者才能逐步成为真正合格的 CEO。华登坚持与创业者共成长,以“只要方向对,方法对,就会成功”的信念,陪伴他们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