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宁波的 GDP 首次超过天津,成为中国第十一大城市,这个历史性时刻的背后,是宁波深厚的商业帮派力量不断推动城市的崛起。从经济体量的角度来看,宁波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强大的民营企业,逐步走在了长三角城市的前列,向着进入 GDP 前十的目标坚定迈进。
宁波经济崛起的关键节点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宁波的 GDP 达到 18147.7 亿元,而天津略低,为 18024.3 亿元。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宁波首次超越天津的里程碑。在 2017 年,宁波已实现突破青岛的目标,而天津此前一直是宁波追赶的对象。自 2014 年起,天津一度比宁波多 2700 亿的 GDP 差距逐渐缩小,经过多次调整和事件,例如“挤水分”事件,宁波最终完成了超越,显示出其经济潜力的巨大变化。
未来,宁波的目标并不止于此,它正扬帆向南京发起冲刺,力争跻身中国 GDP 前十强。2023 年两城差距仅为 274.8 亿,按照宁波的发展势头,超越南京指日可待。这一路走来的背后,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历史力量——那便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商帮体系。
商帮:宁波崛起的隐形推手
在 2023 年胡润富豪榜上,浙商作为最大帮派集体出现,拥有 335 位富豪,人数居全国之首,粤商、苏商、闽商分别位列二三四名。过去 20 年来,除了 2004 年和 2007 年被粤商短暂超越外,浙商始终保持领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商帮当属浙商和粤商,尤其是浙商,被誉为“桌上的一桌菜”——由温商、甬商、越商、婺商等群体共同组成,各有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生态。
其中,甬商虽然起步较晚,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宁波帮的崛起不仅仅是资本的积累,更是一股变革的力量。如宁波港的开发、通航能力的提升、港口深水化,这背后都离不开宁波帮的积极推动。北仑港,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全球重要的深水港之一,吞吐能力居全球之首,极大增强了宁波的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港口与基础建设:宁波腾飞的引擎
宁波的崛起,得益于港口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北仑港从一片滩涂变身成为现代化深水大港,历经数十年的建设和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 14 年居世界第一。港口的腾飞,离不开宁波帮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代表人物如卢绪章,他在上海和香港的丰富资源,把宁波港升格为国际枢纽,推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宁波的交通也焕然一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将宁波与上海、苏南地区的距离大幅缩短,带动了区域产业升级。国家级的基础设施,包括宁波栎社机场,也在宁波帮的推动下,早早实现民用转型,为城市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邓小平曾特别强调宁波港和机场的重要性,支持这一桥头堡城市的快速崛起。
民营经济:核心驱动力
宁波的崛起,归功于其坚实的民营经济基础。宁波帮以民商为根基,突破了官商一体的传统格局,走出一条“制造冠军”的发展路径。如今,宁波拥有 104 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5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细分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例如,天生密封件在核电设备中应用,带动“华龙一号”自主化;贝发在高端珠宝领域崭露头角;长阳科技创新光学反射膜,打破国外垄断。这些企业的崛起,彰显了宁波民营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同时,宁波的企业在技术、制造、金融领域持续突破,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宁波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 65% 的 GDP 和出口,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2023 年,宁波在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拥有 20 家企业,位列全国第六,远超许多大城市。这种自主创新之路,正是宁波“民本”经济的最好写照。
开放与创新:引领未来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宁波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浙商和宁波帮持续引领着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推动中外合作,积累外汇资金,助力宁波产业升级。多位宁波帮的企业家将目光投向高新技术,投身新能源、智能制造、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开启城市新的繁荣篇章。
此外,宁波在基础设施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2000 年,宁波大胆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杭州湾大桥,打破了国家层面的限制,开创了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先例。如今,类似的混合投资模式已成为常态,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为宁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宁波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一场商帮力量与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共同交织的伟大实践。从港口到产业,从金融到创新,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宁波帮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智慧。未来,这股力量还将继续引领宁波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