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张昊:坚守投资逻辑,把握产业变革与消费升级机遇

6次阅读

共计 20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在 2000 年前后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随后在 2005 年左右迎来了第一次行业爆发。当时,沈南鹏、阎焱、徐新等投资界领军人物纷纷创立新基金,推动了红杉资本中国、赛富亚洲等知名机构的诞生。十年之后,中国创投行业蓬勃发展,一批新生代投资人继续延续前辈的脚步,高榕资本、源码资本等机构相继成立。2015 年,星瀚资本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与行业兴衰同步的是创业浪潮的起伏。2015 年,智能硬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然而星瀚资本却选择了另辟蹊径。张昊指出,早期创业市场变化莫测,每年都有不同的风口兴起,但消费互联网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当智能硬件如日中天时,星瀚资本却发现大部分项目更像是智能玩具,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决定避开这一热潮,转而寻找更有潜力的投资方向。

张昊认为,对于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来说,将资金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可能存在较大风险。一旦该领域表现不佳,整个基金的业绩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星瀚资本确定了三大核心投资方向:产业升级、科技应用和文化消费,并始终坚持这一策略。截至目前,星瀚资本已投资约 80 家企业,其中包括言几又、心上、懒龙龙等知名企业。

聚焦产业升级与科技应用

产业升级涵盖多个层面,包括消费升级、企业转型以及工业制造升级等。张昊表示,产业升级是中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但也面临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模式创新,这些问题有望得到改善。随着行业逐步升级,未来的整合机会将带来更多规模化效应,从而巩固企业的护城河壁垒。

科技应用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技术本身的特性使其具备天然的护城河优势。因此,星瀚资本将科技应用列为三大投资方向之一,重点关注互联网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张昊强调,真正的科技创新难以复制,这意味着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具体投资决策中,星瀚资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原始创新能力,还特别看重其未来应用场景的清晰度和技术落地的可能性。例如,星瀚资本在 Pre- A 轮投资的科百科技,专注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科百科技通过构建精准种植模型,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其产品包括 CPS 作物精准栽培管理系统、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文化消费与文娱领域的投资逻辑

除了产业升级和科技应用,星瀚资本还涉足文化消费领域。2017 年后,文娱行业逐渐进入调整期,但张昊认为,这并非坏事。政策引导下的去泡沫化过程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他指出,IP 项目的成功率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星瀚资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有能力打造 IP 矩阵的企业。例如,「皮皮鲁总动员」公司依托郑渊洁的作品,开发了涵盖出版、影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业务。

此外,星瀚资本还投资了「旷盛动漫」、「沉浸文化」等平台型公司,这些企业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稳步扩展业务版图。张昊提到,技术的进步也在深刻改变文娱行业。星瀚资本投资的「rct studio」便是典型案例,这家互动电影工作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制作工具,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理性投资:好公司 + 好价格

近年来,消费领域投资热度高涨,但张昊始终保持冷静。他认为,过热的市场容易滋生泡沫,盲目跟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星瀚资本始终秉持理性投资的原则,优先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在合理估值范围内进行投资。

张昊举例说明,元气森林的成功源于其开创的零糖零脂零卡定位,这一差异化策略有效占领了消费者心智。而蜜雪冰城则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实现了逆袭。相比之下,盲目进入一线城市市场的品牌往往难以立足,因为激烈的竞争使得没有独特卖点的企业很难脱颖而出。

构建护城河壁垒是消费领域成功的基石。张昊认为,企业需要具备技术壁垒、品牌壁垒、资源壁垒和规模壁垒。技术壁垒体现在产品的持续创新上,而品牌壁垒则是通过差异化定位赢得用户信任。资源壁垒则要求企业能够掌握稀缺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规模壁垒则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投后管理的重要性

星瀚资本非常重视投后管理工作,其团队中有近一半成员专门负责投后服务。张昊坦言,早期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法务、运营等方面的不足,星瀚资本有责任帮助这些企业补齐短板。为此,他们建立了资源对接平台,将不同企业的创始人聚集在一起,促进业务合作。

此外,星瀚资本要求投资团队与被投企业创始人建立深厚的个人关系,而非单纯的商业合作关系。张昊认为,这种私人联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创始人的真实需求,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这也为投资方提供了更好的风险控制手段。

运气与坚持

张昊坦然承认,投资过程中难免遇到失败案例。他曾错过一个因估值过高而放弃的项目,也曾参与一个最终失败的项目。但他认为,这些经历并非坏事,而是成长的一部分。对于超出自身认知范围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归结为运气。张昊强调,投资人应保持平和心态,既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因偶尔的挫折而丧失信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