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抢夺武汉的“流量”?

6次阅读

共计 19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每到春天,赏花季节便成为武汉最热闹的时刻。连续五年,武汉都稳稳占据赏樱热度榜首,带动景区门票和酒店预订大幅增长,赢得了“樱花第一城”的称号。今年,这一势头更是愈发明显,吸引了不少其他城市加入这场“春色盛宴”。

多城竞逐樱花经济:无锡、湖南都在发力

作为老牌赏樱胜地的无锡,采取了“国际路线”。今年,无锡太湖鼋头渚樱花节选择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意在与日本弘前、美国华盛顿等地一较高低,争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的名号。而湖南,也紧跟步伐,试图借助丰富的樱花资源,打造“樱花经济”,以抢占市场份额。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拥有丰富的樱花林木资源,但长期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今年,湖南更是为“樱花经济”打出了“狠话”,希望在春季樱花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面对激烈的争夺,武汉也在不断“加码”。今年,除了升级赏花产品外,还将樱花融入马拉松、演唱会、美食节、主题展览等多种活动中,试图借着樱花季的热潮扩大影响力,将旅游、文创、体育和商业多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一场“花开全城”的盛会。

樱花流量:不同城市的“必争之地”

其实,许多城市都在思考:他们追逐樱花,真的是为了满树粉色的春天,还是另有打算?

数十年前,武汉大学的赏樱活动让武汉的樱花逐渐走红。到上世纪 90 年代,“看樱花,去武大”已成为一种风尚,公交广告甚至打出了“樱花之城”的宣传牌。无锡自 2014 年起发起“国际赏樱季”,樱花林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已达 85 万平方米。曾经只限于景区的赏樱,逐渐扩散到全城甚至沿途,成为城市景观和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开始在城市范围内“编织樱花网”,将樱花融入公园、绿地、道路等基础建设,如洪山江滩的 3 公里樱花长堤、文治街的“樱花隧道”、长江新区的濕地樱花园等都成了新的赏樱亮点。去年,武汉进一步将樱花旅游与城市旅游结合,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和商业活动,努力让樱花成为吸引全国乃至国际游客的重要力量。

无锡方面,今年也提出了“全域赏花”的概念。不仅有 40 多个赏樱点,甚至将城市干道如高浪快速路打造成赏樱路线,沿途栽满了近 4000 株樱花树。据说,形成以鼋头渚为核心的“众星捧月”式赏樱格局指日可待。湖南则从城市整体联动入手,装点街道、巷弄的樱花已从单树之美转变为全城繁荣的景象。据媒体报道,湖南期待在“樱花经济”中抢占“C 位”。

樱花与赛事:引爆节庆与消费

随着樱花成为城市的“标配”,不少地方还将其与体育赛事结合。比如,“樱花马拉松”成为一股热潮。去年,武汉马拉松与樱花季撞车,今年又和无锡马拉松同日举行,形成“一东一西”两场“樱花马”的壮观景象。贵阳也希望通过“樱花半马”参与这一赛道的竞争。

为什么樱花如此吸引 ppl?

答案大概是稀缺性。樱花花期短暂,又恰逢春天,正符合人们“美在短暂”的心理。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一场盛放的粉色海洋,带来强烈的紧迫感和独特体验,极具吸引力。然而,短暂的繁华背后,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担忧。

从经济角度来看,樱花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景,更在于带动的庞大消费市场。以日本为例,关西大学的专家曾推算,去年日本的“樱花经济”达到了 1.14 万亿日元,大约等于人民币 548 亿元,外出赏樱的人数超过 6000 万,外国游客在花期访日的也有 373 万。在国内,早在 2019 年,樱花旅游人数已达 3.4 亿,相关旅游收入也超过了 600 亿人民币。专家们相信,未来五到十年间,我国樱花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

要让樱花持续“吸金”,城市不仅要不断加大景观投入,还要延长花期、丰富体验,比如推出文创产品、举办节庆活动、打造品牌 IP 等。武汉去年就通过推出樱花主题的文创商品,销量火爆,樱花夜光棒、毛绒玩具等都成为爆款。无锡也在不断丰富赏樱周边,从特色美食到特色周边,让樱花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元素。

此外,借助樱花“节日经济”,很多城市在类似日本那样,借力动漫、游戏、时尚品牌,打造全民参与的樱花庆典,激发更广泛的消费潜力。这不仅能带动旅游经济,也能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形成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

樱花:形象与想象的共同造就

樱花已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符号,也是大众想象中的浪漫象征。早在 1994 年,日本的樱花开花日期就成为判断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人们对樱花的想象不仅限于景色,也扩展到了味道、气味。曾有品牌推出“樱花味”的食品,但实际上樱花的气味其实并不明显,更像是调制师合成的粉色水果味。它代表的,是人们对春天、浪漫和希望的共同幻想,赋予了樱花更多的文化意义,也让它在城市中成为“想象的载体”。

无锡用樱花打造“公园城市”的形象,营造“生活在花园中的感觉”;武汉则试图挖掘樱花促进产业的潜力。比如雷军带着小米到武汉,借赏樱冲上热搜,还推动了招商引资。未来,随着城市纷纷加入樱花经济的竞争,谁能真正把握机遇,将樱花变成城市的“金字招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