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29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下,企业发展中对外投资俨然成了一种趋势。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大厂在资本市场上是极为活跃的投融资交易买家。据 IT 桔子统计,截至今年 8 月,国内 CVC 并购方 Top20 榜单中,大多是互联网巨头或科技大厂。其投资领域广泛,涵盖企业服务、游戏、汽车交通、餐饮、医疗健康等国内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及企业投资价值的凸显,国内外众多投资机构和资本将目光投向国内。今年上半年,A 股、港股新上市企业 294 家,募集资金超 3807 亿元,港交所、上交所在全球五大证券交易所中分别位列第三、四名,国内市场仍是全球资金重要汇集地。细分投资机构类型,顺为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等专业投资机构在国内投资市场占主导。以这三家为例,年初至今投资事件达 407 起,金额超 500 亿元。不过,近年来国内科技、互联网大厂资金和版图不断完善,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成为国内投资市场活跃的并购交易买家。腾讯、字节、阿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年初至今累计投资事件 477 起,总额超 1500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投资事件数居前的阿里今年仅 29 起,位居 B 站之后,腾讯、小米、字节成为新的“互联网投资三巨头”。在国内 CVC 并购方中,截至 8 月,阿里、字节、腾讯位列前三甲,百度、携程、京东等也上榜,前 20 的 CVC 并购方中少数是医药、地产、线下零售集团。早期混迹 VC 圈的一些头部 CVC 大多退居二线,如盛大资本、奇虎 360、新浪微博基金等近年踪迹渐无,今年三者合计投资事件 2 起,自 2020 年起盛大资本未再进行 VC 创投。继腾讯、阿里之后,小米、字节、联想、B 站 等成为国内互联网投资势力,位居第二梯队,为新互联网企业布局提供借鉴。
“B 端”生意成心头好
腾讯、阿里、小米、字节、B 站、联想等是互联网投资中较具代表性的企业。从投资事件数量看,腾讯是投资领域的领跑者,2011 至 2021 年期间,除 2011、2013 年,长期位居榜首。随着腾讯投资收获,字节、B 站、小米近年在投资市场也愈发活跃。腾讯一直秉持“大范围撒网、选择性捕捞”原则,几乎各领域都有其身影,外界甚至认为它更像投资公司。年初至今,腾讯对外投资事件 226 起,金额 1219.2 亿元,远超小米、字节、B 站 等。近 11 年腾讯累计对外投资超 2000 多家公司。拉长投资时间线,腾讯投资围绕当前业务板块,截至 9 月,在游戏及企业服务板块投资事件均为 37 起,合计投资金额 181.45 亿元。小米自 2014 年活跃在互联网投资榜单前 5 名,年初至今对外投资 93 起,数量创历史新高,仅次于腾讯,投资金额 92.3 亿元。从投资领域看,除智能硬件投资 13 起外,今年小米对先进制造投资近乎疯狂,达 20 起,金额 17.09 亿元。今年 3 月小米宣布造车,雷军带队并首期投入 100 亿元,加大在先进制造等新汽车相关领域投资实属正常。字节今年投资数量跃居互联网投资排行榜第三,超老牌阿里,投资 59 起,金额 237.2 亿元。投资领域与腾讯类似,对游戏板块投资力度最大,金额 134.6 亿元,企业服务板块投资 9 起,这似乎表明字节对飞书的态度。这几家企业投资侧重点不同,但都瞄向企业服务领域。在云计算趋势明显、C 端流量见顶的当下,企业服务被视为潜力行业,发展上游 B 端企业服务挖掘新蓝海是合理选择。以企业协作工具为切入点进军 B 端是互联网巨头的策略,阿里有钉钉,腾讯有企业微信,字节有飞书,三家都想成为企业协作领域头部玩家。To B 业务对企业技术、算法、协同等能力要求更高,投资是完善短板的有效途径。
疯狂投资背后的“小心思”
科技巨头、互联网大厂频繁对外投资实属正常。在互联网流量见顶时代,实体经济重要性凸显,依赖互联网生态的企业需不断行动维持发展。近期港股市场大公司频繁回购股权,本周开盘以来,腾讯、小米多次回购。9 月 29 日,腾讯、小米分别以 1.05 亿、8652.2 万港元价格收购 23 万、398.28 万股。持续回购旨在提升自身估值。年初至今,自 2 月 18 日恒生科技指数达 11001.78 港元后股价下滑,最低至 5769.65 港元,跌幅近半。腾讯、小米股价走势与大盘吻合,年内跌幅分别为 19.08%、35.69%。从互联网大厂业务发展角度看,打通生态是主流需求和投资普遍原因。阿里做电商需支付板块,涉及金融领域;做菜鸟送货需快递,涉及物流、仓储。今年阿里继续加大电商领域投资,金额 44.08 亿元,物流板块投资虽仅 1 笔,但金额达 12.52 亿元。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若不具备某领域研发基因,亲自布局新领域耗费巨大,对外投资则是简单有效的方式。腾讯曾被认为无电商基因,布局失利,但随着电商红利释放,通过投资实现弯道超车,如今京东、拼多多股东名单中都有腾讯身影。截至 7 月 1 日,腾讯在京东持股比例 16.98% 超刘强东,成为最大股东;持有拼多多 15.63% 股份,是第二大股东。阿里被认为缺乏文学气息,旗下阿里文学在掌阅科技、阅文集团重压下名声不显,阿里大力投资数字阅读领域。截至目前,阿里在文娱传媒板块投资多达 59 起,仅次于电商、企业服务板块,可见对数字文娱的支持。关键还在于,这些互联网大厂难以准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或自身及业务发展接近上升瓶颈,在当前领域发展空间受阻。例如腾讯,To C 业务触角广,但 To B 布局逊于阿里、字节、华为,这也是腾讯今年大力投资企业服务领域的原因。
股神巴菲特说过,价值投资不能保证盈利,但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机会。外界看来,互联网大厂无限投资似具侵蚀性,但对企业自身是发展的唯一方式,这一过程如走钢丝,外界只见投资成功案例,忽略了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在时代洪流中,对外投资符合发展趋势,对投资者而言,捕捉时代气息是获得长期价值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