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投资新机遇:如何深挖企业服务和ICT领域

7次阅读

共计 16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行业变革的初期进行投资,能够在未来的市场浪潮中占得先机。随着云计算概念的普及,自 2012 年起,SaaS 创业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这一年,投资人张朋开始关注企业服务领域,并发现这里的机会。

张朋认为,企业服务是一个“长期”的生意。这里的“长期”并非指一种快速增长的模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来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开发、销售和实施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以整体的方式来运作。

此外,企业服务领域还享有显著的先发优势。那些早期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只要能避开重大失误,通常可以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稳定的回报。关键是,资本在企业服务的投资中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沉淀,短期内不易看到成果。

2015 年,张朋预见到企业服务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迎来“大风口”。幸运的是,他持之以恒地观察和学习,已经在企业服务领域收获了包括纷享销客、Teambition 等多个优秀项目,成为重要的市场玩家之一。

如今,张朋感慨三五年前,很多投出的企业还需要向客户说明数字化的意义和价值,而现在,客户已经高度认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省去了教育成本。这一变化使得创业公司能够直接和客户讨论产品带来的价值。

与此感受相似的还有远桥资产的投资副总监陈天伦。最近,他完成了一家换热器制造公司的尽职调查。令人惊讶的是,曾经典型的小规模企业,如今却引入了以库卡机器人为核心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并已经形成了结合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尽管疫情加速了这一转型,但三年前这样的场景根本不可想象。这说明下游客户的支付能力和动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云和 AI 在传统行业的应用正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渗透,带来了大量投资机会。”

根据私募通的数据,自 2021 年 3 月到 8 月底,IT 领域的投资事件多达 508 起,位于所有行业的首位,而医疗类投资则排在其次。这表明行业共识已经逐步形成,早期布局的投资者也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举个例子,9 月 10 日,专注于智能机器人软硬件系统的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成功完成 2.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这轮融资的主投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同时还有高瓴、红杉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

再例如,8 月 23 日,工业智能化软件服务商新核云获得了 2 亿元的 C 轮融资,其中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北极光创投也参与了投资。张朋表示,他们看中的是 MES(生产执行系统)在制造业数字化生产中的核心作用。

新核云采用了 SaaS 模式,主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云 MES、云 ERP 等服务。其系统应用能够让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企业可以根据来料质量、订单、库存等多方面更合理地安排生产。

在国内,这一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市场空缺依然存在。因此,北极光投资时注重的不仅是其能解决的紧迫需求,还要分析市场成熟的周期、竞争格局等,为投资决策打下基础。

远桥资产则专注于 ICT 产业。在创始人周晓乐的带领下,团队致力于在 ICT 领域寻找革命性投资机会。他说明,企业的投资策略是在精准把握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后,判断哪些细分产业将会迎来需求爆发。

远桥资产的投资策略还包括搭建 ICT 产业生态圈,深度挖掘产业链上的机会。他们认为,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从数据的采集、存储到处理和应用,行业级应用即将迎来爆发期。

与此同时,新的合规和安全法规的推行,也让数据产业从“野蛮生长”过渡到了“有序发展”的时代。这将催生新的市场机遇,为数据流通和交易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对于创业者来说,张朋有几点建议:未来的机会在于专注细分市场而非通用产品。许多垂直行业的需求更具行业性,使得大企业更难以进入,这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

他指出,企业服务的创业过程也应寻找标准化的产品,但必须注意到各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痛点不同。此外,企业还需具备构建 PaaS(平台即服务)的能力,这是一个高投入且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

最后,创业者要做好长跑的准备,而不是想着走捷径。企业服务行业的增长是相对稳定的,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只要不犯错,就能在行业中始终保持优势。坚持长跑的心态,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有机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