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4 月 19 日看多光伏产业链后,光伏板块结束半年大幅调整,开启趋势性上涨。各龙头在纪录高位附近震荡时,7 月 1 日市场突传光伏组件大厂停产消息,引发午后板块调整,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等股价下挫。
事后查看信息,有人认为是硅料价格上涨,带动硅片、电池价格跟涨,使组件环节压力增大,下游大厂欲停产施压上游。然而,某券商研究所发布的分析否定了这一传闻,相关人士联系大厂询问,均回复生产运营正常。
一、组件大厂停产传闻不实
全球组件大厂盈利能力正逐步恢复,欧美市场单 W 盈利高涨,大厂们积极争夺市场份额。此时因硅料价格上行约 10%,组件成本提高约 3 -4%,就大幅停产倒闭上游降价,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回顾过去,2020 年第四季度和 2021 年全年光伏组件环节盈利承压,但大厂们并未明显主动降低排产。隆基在去年第四季度盈利堪忧时,仍维持良好出货。目前光伏组件价格与上游同涨同跌,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市场需求刚性,所以主动大幅削减排产的可能性不大。
光伏行业竞争激烈,龙头企业之间暗战不断,要同步大幅削减排产迫使上游低头,几乎不可能。硅料曾长期受压于隆基与中环,隆基进入组件环节后,下游大厂与中环合作对抗隆基。随着一体化趋势加强,中环介入组件环节,新势力加入使硅料价格上涨,组件大厂进军电池和硅片环节又搅乱了固有格局。在有盈利的情况下,让出市场份额倒闭上游不符合企业利益。
全球下半年装机展望乐观,行业将进入旺季。目前光伏产业出货量以硅料定产,大规模削减组件开工不符合商业逻辑。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使全球装机展望提高,欧洲加快光伏装机,中国下半年装机旺季来临,全球需求旺盛,市场不存在大幅下调开工率的可能。5 月组件出口量和均价上涨,也印证了这一逻辑。
二、硅料价格影响分析
近期有大 V 强调硅料价格“雪崩”后,高库存企业将面临抛货压力,组件厂高位拿货会亏损。但组件大厂都盼着硅料价格下行,目前光伏产业链巨头基本以产定销,库存压力有限,且组件签单提前锁定价格,硅料成本下行将扩大盈利能力。
在硅片环节,某一线巨头因硅料紧缺失去部分市场份额,无法大规模扩张或打价格战。若硅料供给充足,行业竞争格局将改变,存在预期差。而且硅料供给明年虽大,但需求可能超预期,光伏全行业供给过剩的判断并不准确,其未考虑全球装机与容配比关系下的实际需求量。所以,硅料价格“雪崩”给光伏带来巨大压力的判断不准确,即使发生,正向效应也将超库存压力。
三、硅片盈利情况探讨
硅片盈利能力超出预期,是因为行业需求火爆与硅料供给有限的红利。硅料价格上涨时间和需求超预期,使其盈利增加,但这并非行业趋势。未来硅料供给缓解,专业化企业将面临压力,巨头间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难以避免。短期硅片、硅料盈利超预期,但应更关注光伏组件环节,尤其是组件市占率高的企业。
四、电池技术路径展望
目前 IBC、TOPCON 及 HJT 等电池技术路径多家争鸣,行业发展面临难题。但多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势,可差异化发展。巨头在多种技术路径均有储备,不应成为光伏发展瓶颈,1- 2 年后应有趋势确立的可能。当下需求爆发,技术路径未定,并非你死我活的争夺,巨头占优。
五、光伏投资趋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光伏巨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中环股份等走势强劲,与去年三四线光伏股票领涨形成对比。光伏第二轮牛市开启,大资金介入巨头博弈 EPS 增长,重回巨头时代是理性选择。
当前光伏巨头处于纪录高位附近,面临市场压力和趋势性机会,震荡不可避免。投资者应坚定理性,无法判断信息真伪时,放长眼光,打开格局,不为短期传闻所扰,把握光伏行业长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