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投资张磊:消费投资的“道法术”精进之路

36次阅读

共计 179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文和友完成 B 轮融资,将加速推进门店拓展和品牌建设。华平投资中国消费投资负责人张磊认为,中国消费大势步入新阶段,投资人需思考新国货品牌爆发根源。华平早在 1994 年就专注中国消费领域投资,积累了丰富经验。近期,《中欧商业评论》对 37 岁的张磊进行专访,他作为华平中国最年轻的合伙人及消费领域投资新一代负责人,从“道、法、术”三个层面详解投资“方法论”。

“道”之三重意义:势、人、事

张磊认为,消费趋势洞察是投资基石,判断“势”的重要维度是时间。微观层面,企业创业或转型时间点很关键,能抓住红利的创业者对“势”有敏感度,成功企业受时代红利影响。如元气森林借助新“势”突破碳酸饮料赛道壁垒。同时,投资潜力企业的好时机不止一个,华平专注寻找和抓住“曲线”起点或拐点。宏观层面,要卡位消费市场发展时间线,中国消费品牌涌现与美日发展轨迹相似,华平投资完美日记就是基于此趋势判断。

在投资“方法论”中,找对“人”即企业家或创业者也很重要。张磊认为,对的“势”加上对的“人”,投资项目才可能成功,“事”是投资判断辅助。华平看“人”标准是,企业家在不同阶段需具备不同能力,核心是学习、脑力、心力及影响力等基础能力。张磊认为这些能力与个人经验和性格有关,华平要找出有核心潜力的企业家并提供支持。

企业家在行业一线掌握的“纵向”信息多,但有“盲点”,投资者在“横向”维度看到企业多。投资处于创业第一曲线的企业时,投资者要帮助其弥补短板,启发思考第二曲线。此外,新消费企业商业模式能否成立与复用不重要,关键是创始人能力能否“复用”。如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曾是游戏公司 CEO,其对消费者反馈感知敏锐的能力可在新行业复用。如今很多创业者来自高人才密度行业,判断其能否成功要看从过往经验中“提炼复制”的是“工具”还是“认知”。“工具”易限制企业发展,“认知”能形成新方法论并迭代修正,更易成功。

以文和友为例,其“可复制性”在于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满足消费者对当地特色文化需求,组成商业业态,唤起情怀与回忆,且创始人不断迭代这种能力。长沙文和友强调市井文化,深圳文和友融入科技元素,难以被“抄袭”。未来 5 年,文和友计划在更多城市开设门店,打造新地标。

“法”者,溯源之能

从“法”的层面看,华平投资判断基于对消费者本质的洞察。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要找到不变的东西,即人及人类最原始和底层的需求。当代社会很多概念基于集体共识,商业模式、经济架构成立也源于此,而人是不变的,人性需求不变。华平消费投资解析企业发展潜力时,以人性本质需求为标尺,综合企业、行业、产品的表象属性、技术属性衡量。

表象属性包括成瘾性、精神属性或社交属性、功能属性等。如奶茶和咖啡都有成瘾属性,但对应消费者不同本质需求,奶茶需不断更新满足食欲,社交和精神属性成分大,咖啡则经典品类变化小,成瘾性更纯。在成瘾属性赛道中,槟榔、盲盒等企业利润可观,奶茶赛道头部新消费企业营收也不错。

科技创新是人类发展核心原动力,全面改造和升级传统消费行业,催生新赛道与新业态。如完美日记借助短视频渗透率提升迅速成长,背后是智能手机渗透率和网络速度提升;餐饮行业因移动支付和数字化管理用具渗透率提升迎来新爆发期。

“术”者,权衡之器

“术”的层面包含基础投资方法和数据层面解析。张磊毕业于牛津大学数学系,擅长与数字打交道,但强调投资人不能仅靠数字决策。数字和数据是参考,不能主导决策,过分依赖数字易陷数据框架,看不清项目本质。

比如华平在 2014 年布局物流行业时,中通当时估值高于申通和圆通,但创始人及加盟商的精气神、信任度和对未来的信心等无法定量,张磊凭借感性判断投资中通。事实证明,中通在华平帮助下完成升级,市场份额提升,成为全球最大快递公司。

餐饮行业不能仅看数字判断新店未来生意,要关注其服务和产品是否解决消费者本质需求,以及创始人能否迭代创新。张磊认为企业财务报表是结果,创业者和企业持续创造价值,价值迟早会在报表体现,没有创造价值能力,靠资本手段顶数据不可持续。华平聚焦企业未来基本面增长,且注重增长质量,不认可虚胖式增长。

张磊认为,成为优秀投资人需更多修行和运气。成功投资人 40% 看运气,30% 靠性格,30% 靠努力。投资要求投资人具备长期主义,尊重数据和事实,有同理心和理性权衡能力。能否参透“势”,以“法”洞悉消费者本质需求是核心,看“人”能力是合格投资人综合能力体现。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