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3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罗永浩成立新公司,专注 AR 领域
7 月 10 日晚,罗永浩宣布与伙伴共同创办了一家新公司,主攻增强现实(AR)领域,正在招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等职位。这家公司名为“ThinRedLine”(细红线),成立于 2018 年,过去主要从事电脑动画设计、软件开发和技术推广。
罗永浩终于开始进军 AR 领域,他对该行业的潜力颇有信心。然而,同一时间,他在“交个朋友”的直播间公开表示,不太看好苹果在 AR 领域的发展。他认为,在技术革命时,旧霸主往往会被新霸主取代,这也是他对苹果未来持怀疑态度的底气所在。
为什么不看好苹果?
实际上,罗永浩之前也多次公开批评苹果,比如吐槽 iOS 16 抄袭设计,抨击 iPhone 外观设计等。尽管如此,苹果作为全球最强科技巨头之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随时可以靠收购和人才引进提升实力,再加上庞大的生态系统支持,苹果进入 AR 市场的潜力巨大。
那么,罗永浩又凭什么不看好苹果呢?他的核心看法是,未来的 AR 不只是工具,更是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甚至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主流设备。而苹果虽然也认同 AR 的重要性,并计划推出自家的 AR 设备,配备高端硬件和强大芯片,但这款设备的推出一直被推迟,背后有复杂原因。
苹果 AR 设备的现实挑战
根据美媒 MacRumors 的报道,苹果首款 AR 设备计划搭载两个 4K OLED 屏幕和与 M 系列芯片类似的处理器,能够独立运算,不依赖手机支持。起初预计会在 2022 年 WWDC 发布,但最终未能如期亮相。后来有分析师称因上海疫情封控影响,发布被推迟到 2023 年,但这理由难以成立,毕竟苹果的 AR 项目从 2015 年就已启动,却屡次推迟。
这更像是研发进度遇到了障碍。现有市场上出现不少 AR 设备,制造难点更多在于系统和生态打造。苹果虽然拥有 iOS 生态优势,但如果要真正将 AR 定位为下一代平台,就必须跳出传统 iOS 和 macOS 框架,才能释放更多创新潜力。这也是苹果迟迟未发布 AR 设备的原因之一。
苹果为 AR 设备申请了名为“realityOS”(简称 rOS,内部代号 Oak)的新操作系统商标,系统完善度直接决定设备的推出时机。苹果一贯追求完美,系统不成熟前势必不会发布产品。
AR 成为主流,还需更多技术突破
AR 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计算平台,还离不开脑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用思维直接控制设备。否则,AR 只能作为智能手机的辅助工具存在。目前苹果在人力和资金上依旧是行业领先者,因此不会在 AR 领域轻易落后,但是短期内实现颠覆可谓困难重重。
罗永浩的 AR 计划是什么样?
罗永浩入局 AR,目标不是先制造硬件,而是着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计划投入数百甚至上千人,花 3 至 5 年时间研发。与目前我们使用的大多是海外系统不同,他希望打造一套国产的 AR 系统,先立足系统再谈硬件,展现了对自主创新的决心。
他坦言这是“九死一生”的项目,若遇到无法继续的情况,他也不排斥被收购。虽然缺乏独立开发系统的经验,但他之前基于 Android 打造的 Smartisan OS,一度展示了许多创新元素。这让外界对他的 AR 系统抱有期待。
硬件方面,预计罗永浩的产品不会特别强大,重点会放在系统体验上。但研发 AR 系统需要极大投入,仅靠他自己的财力难以支撑庞大的团队运营。因此,与大型企业合作成为合理选项。
合作或许是最佳路径
中国已有不少实力强劲的 AR 企业,如瑞欧威尔、Rokid,加上腾讯、百度、OPPO 等互联网和手机巨头,也都布局 AR。借助这些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罗永浩的系统开发可能获得助力。
合作的关键在于他开发的 AR 系统能否赢得业界认可。AR 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罗永浩有时间沉淀和打磨系统,纵使三五年难有成效也无需急躁。
中国市场对 AR 的巨大影响力
AR 市场分为工业和消费两部分,工业领域竞争激烈且已有多家老牌企业,苹果和罗永浩均难抢先机。两者的希望更多在消费市场。
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正如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市场已全球领先,尽管苹果投入大量资源仍难以实现突破。而 AR 领域,预计也会从中国开始迅速崛起。
然而,这一切还需时间,尤其是 AR 设备价格必须降低。目前市面上 AR 头显设备起价约 3000 元人民币,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苹果的 AR 设备搭载高端硬件,预计售价高达约 2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 万元),更难普及。
AR 设备的普及依赖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和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推动。中国企业竞争激烈,具备丰富的平价产品制造经验,有望让 AR 价格快速降低。
未来展望
目前已有部分低价 AR 产品推出,例如一些行车记录仪带 AR 导航功能,尽管功能简单,但为用户带来便利,售价仅几百元。这类普惠型 AR 设备或将成为未来 AR 生态的重要组成。
而罗永浩设想中的 AR 设备,则是能够替代手机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把工作和娱乐完全集成于日常生活中。
预测显示,到 2025 年前后,AR 设备将为大众所熟知,到 2035 年有望像智能手表和无线耳机一样普及。届时,中国将成为 AR 企业角逐的主战场,从高端到低端的 AR 产品价格差异也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