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2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这样一批逆势而行的毕业生,他们放弃大城市稳定工作,选择返乡至“土味县城”甚至更下沉地区投身农业创业。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 909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 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当年仅 56.9% 的大学生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 18.9 个百分点;15.8% 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 8.1 个百分点;12.8% 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 6.6 个百分点;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 9.5%,较去年的 6.6% 也有明显提升。大学生就业愿望不高,一定程度反映出就业形势严峻。如今,本届毕业生不再热衷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成都、武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成为首选,且更青睐体制内工作,注重薪酬稳定。然而,仍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
故事一:毕业返乡卖大蒜
晏林英,这位 24 岁的西南林业大学毕业生,老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宾川县。此地因处于金沙江河谷地带,常年光照充足、气候干热,被称作“天然温室”,适宜种植咖啡、水果,尤其盛产大蒜,所产紫皮蒜皮薄瓣大、蒜香浓郁,是我国大蒜重要产区之一。
去年疫情期间,宅家上网课的晏林英抱着尝试心态,开始在拼多多卖大蒜。起初,她啥都不懂,好在拼多多开店流程简便。网店开张后不会运营,每天只能卖三单、五单。后来,晏林英跑到昆明电商公司打工,做了两个多月运营助理,逐渐摸索出电商运营门道。店铺单量慢慢起色,从每日三、五单增长至 4000 多单,最多一天帮合作社村民卖出 15 吨大蒜。滞销大蒜卖出去后,村民的笑容触动了晏林英,让她决心毕业后回来继续卖大蒜。
晏林英深知电商薄利多销的逻辑,在父亲支持下,第一时间对大蒜降价,效果立竿见影。今年春节期间,店铺订单日均超 4 万单,单日销量超 50 吨。截至今年 6 月底,店铺销售额累计超 3000 万,远超父亲的线下市场,成为拼多多大蒜品类 TOP 1 商家。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相应保障必须跟上。为保障及时发货,晏林英引进当地第一条集大蒜分拣、封箱和贴标于一体的全自动流水线,单日可承载 50 吨大蒜分拣任务,不仅提高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她还在父亲支持下建立当地的“电商创业园”,在自家仓库辟出区域改造成办公场所,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办公设备和大蒜货源,让他们自主创业。今年 618 期间,两位入驻仓库的电商主播纷纷爆单,单日销量突破 2000 单,为“电商创业园”开了个好头。晏林英表示,当地很多年轻人有运营技术,但缺乏供应链基础,整合他们的能力,一起加入电商创业大军,宾川的大蒜产业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故事二:程序员跨界卖柚子
陈宗佑 2017 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岗位,返回闽南平和县老家,和父亲一样卖起了柚子。平和县是水果盛产之地,当地柚子种植面积超 80 万亩,年产值近百亿。
陈宗佑选择电商之路。刚回来第一年,吃住几乎都在自家仓库,仓库在山里,每天面对山上柚子树,连个同龄人都难碰到,心里落差不小,毕竟同学们都在北上广当了都市白领。
陈宗佑先后尝试微商、网店、代发等各种线上模式,还专门跑到义乌学习两个月,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而陈爸操盘的线下市场,每年出货量都超 1000 万斤。2019 年 10 月,陈宗佑接触到拼多多,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店铺日销量很快冲到六、七千单,不到 3 个月累计售出 100 多万箱。去年,其拼多多店铺大爆发,累计售出 200 多万单,营业额突破 5000 万元,成为平台柚子品类 TOP 1。
陈宗佑认为自己站在父亲肩膀上,又踩中电商红利才有此成绩:“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年轻一代,是时候接过父辈的担子,在农业道路上继续奋斗。”
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因供需信息不透明,类似股市,赌性大。电商信息更新快,需求相对稳定,“云拼模式”提供大量稳定订单,市场波动小,为产业链提供确定性。
挣得第一桶金后,陈爸在平和当地投建第一代柚子分拣流水线,集洗果、分拣、称重于一体,仓库面积超 8000 平,单日最高可承载 200 万斤柚子分拣任务,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接手仓库后,陈宗佑重拾“程序员”技能,花 3 个月研发出仓库管理系统,对入库明细、订单结算实现线上化管理,完成仓库二次升级。
凭借对各环节精准把控,陈宗佑既能高价收购优质柚子,又能平价出售给平台消费者,为店铺积累优质用户口碑,还多次入选拼多多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陈宗佑感慨:“农业是个苦行业,做好不容易。”作为农业创二代,他表示无论多难,都要接过父辈担子,坚定走下去。
故事三:空姐转型新农人
2021 年 1 月 6 日,会理创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爽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实现从美丽空姐到新时代优秀农民工的蜕变。
何爽是会理县走出的 95 后空姐,2017 年从东方航空辞职,回到大山种石榴。父母几经劝说反对,最终拗不过她。
何爽辞职并非任性,而是看中当时水果电商在会理崛起的机会。会理县冬暖夏温,山地绵延,拥有独特砂石红土,是国内最大的石榴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此前 20 年,这里的石榴靠大货车沿盘山公路运往全国批发市场、次级批发市场、商超及零售店。
何爽表示:“电商给大山带来新可能,给石榴产业带来新动能。对个人而言,也是难得机会。空姐工作体面,但我更希望有自己的事业。”
回家前两年,何爽尝试网上开店、直播带货、产品代发、社区团购等,都不温不火,直到接到多多果园订单。2019 年,其店铺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当年 8 月至 10 月石榴供货量达 70 万单,并带动店铺销售超 60 万单,三个月累计销售 800 万斤,销售额超 3000 万元,正式打开电商市场缺口。
何爽说:“石榴是水果中小类目,多多果园把会理石榴推荐给用户,用户免费获一单石榴,觉得好吃就会复购,给店铺带来更多增量订单。”
2019 年下半年,石榴市场行情波动,会理当地大批冷藏果价格走低,难以出库,是多多果园的订单缓解了库存问题。何爽称:“当地至少十家商户为多多果园供货,每家一天至少一万单,仅我们店铺就累计收购近 200 万斤果子。”她觉得电商能保证出货,即使市场行情不好,也可保证资金流动性。
回到大山三年,何爽从空姐成功转型新农人,不仅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成了会理的石榴代言人。
启示录:电商助农新模式
过去,农产品销售链路长,从农户到代办再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店,一旦某环节出问题,就会积压,农产品受损大。电商缩短并提升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链路,提升了农产品抗风险能力。
电商助农除农产品品质本身,还需两头努力。
一头是人才。晏林英、陈宗佑、何爽这样的“新农人”,是县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他们来自小镇或农村,熟悉当地环境特点,在大城市受过教育,了解互联网、电商,接受新事物快,大学毕业后投身县域经济,在返乡创业中摸索发展路径,实现自身价值,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另一头是平台聚合的能量。7 月 15 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主办的“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网络研讨会召开,拼多多等企业界代表获邀参会分享,拼多多的“农地云拼”模式成为关注热点。
“农地云拼”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核心是“拼购 + 产地直发”。拼购将消费端分散、临时需求归集,为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长期稳定订单,稳定需求重塑农产品流通链条,产地直发取代层层分销成农产品上行主流。
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农地云拼’让传统小农模式下的分散农田在云端聚合成超级农场,通过互联网实现小农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让小农户、合作社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新可能。”
在三位新农人代表的创业实践中,正是靠平台“农地云拼”模式提供的大量稳定订单,他们才避免农产品滞销和损耗,让电商助农发挥最大效益。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市场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核心是“人”,有了人气,县域经济发展就有底气。在众多新农人奔赴农村开辟新天地的浪潮下,不禁让人思考:毕业了,你是愿在大城市过平淡生活,还是返乡开启激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