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2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自动驾驶引领汽车市场新风潮
回顾 2023 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巨大变化,国产车销量刷新记录,合资品牌面临压力。但若要用一个关键词总结这一年,那无疑是“自动驾驶”。
年初,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问界等纷纷推行城市级自动辅助驾驶(NOA)功能。紧随其后的智己、比亚迪等品牌计划在 2024 年实现城市 NOA 落地。随着各家巨头的加入,自动驾驶技术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期,不仅仅是企业欢欣鼓舞,地方政府也异常积极。
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到广州、武汉、重庆、长沙、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再到无锡、苏州、沧州、衡阳、德清等二三线乃至五线城市,纷纷投入资源和政策支持,意图抢占自动驾驶第一城的位置。
中国打造属于自己的“凤凰城”蓝图
“凤凰城”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代表意义,源自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Waymo 于 2017 年在此深耕自动驾驶测试,形成了领先的试运营典范,成为该技术落地样板。中国凭借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期望在智能化自动驾驶上实现类似的跨越式领先,也亟需一座“凤凰城”式的示范城市。
2015 年被视为中国自动驾驶的元年,当年国家制造 2025 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多个部委相继出台政策,加速法规体系建设,解除行业发展阻力,推动产业快速成长。
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等 40 余个省市,已制定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乃至无人化等阶段性政策,形成系统支持。这些努力促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落地。
城市争夺战:谁能摘得“第一”桂冠?
从燃油车底特律、智能化硅谷到自动驾驶领域的“凤凰城”,这场城市间的争夺战火热进行。自动驾驶牌照分为测试、示范运营和全无人运营三级,城市们不仅比拼牌照数量,更争夺牌照质量和“第一”荣誉。
北京是国内首个发布自动驾驶路测规定的城市,上海则率先发放首批牌照,成为第一发牌城市。广州、深圳紧随其后,分别开启 Robotaxi 商业运营和 L3 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试点。特别是深圳,开创了自动驾驶立法新模式,界定了自动驾驶级别权责,为行业发展提供范本。
除了传统一线城市,不少二三线城市也积极参与较量。长沙自 2016 年起专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体系,打造全国顶尖测试环境,率先实现商业化 Robotaxi 落地。无锡拥有国家级车联网试点,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广覆盖和产业规模破千亿。苏州把智能车联网定位为“一号产业”,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
挑战与制约:城市如何迈向智能驾驶高峰?
尽管自动驾驶市场前景广阔,建设自动驾驶城市的难度同样巨大。车路协同方案需要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双向智能改造,这背后涉及跨部门协调、资金投入及标准法规完善。
举例来说,智慧灯杆的建设内容涵盖了照明、通信、监控、交通管理等二十多项功能,审批流程复杂,建设成本高昂。广州单是智慧灯杆投资就接近 6 亿元,单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费用估计在 150 万至 200 万元之间。
此外,人才和优质企业是城市竞争的关键。一线城市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丰富资源,早期吸引大量自动驾驶企业和研发团队。北京领先全国自动驾驶注册企业数量,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面临人才短缺、财力不足等挑战。
不过,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以开放态度和巨额投入赢得业界青睐。高铁新城通过灵活行政架构快速推进项目,曾为 Momenta 投入 5 亿元,提供优质落地环境,使苏州成长为自动驾驶产业高地。
多城竞逐,未来自动驾驶格局初现
长沙、广州、北京、苏州等城市凭借不同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南京则聚焦产业深度融合和政策体系建设,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快布局,依托丰富高校和企业资源,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各地政府纷纷加码政策支持、建设测试园区、举办相关活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与技术研发同步进行。超过 20 个城市已加入这一竞争,赛道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虽然尚难预言谁将最终成为中国的“凤凰城”,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自动驾驶领军城市。随着产业成熟,多极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多个城市各展所长,共同推动自动驾驶行业跃进。
总之,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城市奋力拼搏布局智能交通,势必带来产业生态的深度变革和技术革新,在全球智能出行版图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