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崛起:手握900亿订单创新高

20次阅读

共计 120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空调到光伏:缪双大的创业传奇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位创业者的故事逐渐 unfolding,他就是缪双大。始于空调安装的起步,通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最终转型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玩家,成为行业内的黑马。如今,手握超过 900 亿的硅片订单和 1500 亿的长协采购订单,他正引领着光伏行业走向新的辉煌。

早年的创业历程:敢想敢干的精神

回溯到 1982 年,改革春风吹遍全国,缪双大放弃了安稳的铁饭碗,携 8000 元资金,联合三兄弟和乡亲们在上海创业。起初,他试过水泥袋、砖窑厂,但都不见起色。直到发现空调安装利润丰厚,他便投身其中,并逐步站稳脚跟。三年内,他赚了超过 6 万美元,虽然在当时这是天文数字,却远不满足于此。

打破国外垄断,打造中国品牌

缪双大敏锐觉察到中央空调市场被国外企业主导,他决心开启自主研发之路。1985 年,他返乡创立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后来的双良集团)。面对技术难题,他买下图纸,聘请兼职工程师,将家中饭桌变为设计台。他的决心与坚持最终促使第一台溴冷机问世,为公司打开了局面。

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在上海蓝天宾馆的制冷设备诉求下,缪双大亲临现场,许诺“先用我们的设备,正常运行后再付款”,逐步赢得客户信赖,将产品推向上海及全国市场。1990 年,企业规模初具,缪双大引入行业顶尖的总工程师,并高利借款建立测试平台,虽遇技术质疑,但他坚持技术改进,不断削减成本、提高品质。在 1993 年成立江苏双良集团,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2003 年更是在国内市场占据 60% 的份额,成功上市。

多元化转型:从传统到绿色

面对行业瓶颈,缪双大不断调整战略。2005 年,他引入瑞士技术,成立换热器事业部,涉足节能设备,并攻克发电厂空冷器,打破国际垄断。2014 年,他收购德国 CBT 空冷器公司,推动业务快速增长。同时,他试水海水淡化、化工和环保等领域,虽多次遭遇挫折,但不断调整,持续探索产业升级的道路。

光伏产业:新“二次创业”的起点

在从事多元化布局的基础上,缪双大挺进光伏产业,开启“第二次创业”。早在 2003 年,他就布局多晶硅还原炉。2021 年,他加快步伐,成立双良硅材料,8 个月内完成从土地到销售的全部环节。该业务不仅在 2022 年实现超预期增长,营收迅速攀升,而且凭借行业大势,硅片产能计划在今年达 40GW,跻身行业前列。

未来布局:从硅片到组件 全面发力

缪双大的目标远不止硅片,一直在布局硅料、组件等上游和中游环节。总投资达 182 亿,加上 1500 亿的长协议采购订单,彰显其雄心。随着硅料价格飙升,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双良的产业链正在快速扩展,硅片和组件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重新洗牌。

总结:光伏行业的领跑者

从空调到光伏,缪双大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他的果断决策和持续创新使企业站在了行业前沿。未来,随着产业链的加深布局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他有望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推动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高峰。这不仅是一次商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典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