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投资人的成长沃土与挑战之路

35次阅读

共计 7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阎焱、熊晓鸽这两位 VC 界传奇,都经历过投资业最艰难的时间考验。1993 年熊晓鸽创立 IDG 风投,七年后才迎来黄金时代,那时他已 44 岁。阎焱 37 岁入行,9 年后投资盛大成就经典案例,2005 年自立门户时 48 岁。相比之下,年轻一代投资人在前辈未入行的年纪就已崭露头角。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0/40 榜单上约 75% 的上榜者有头部机构工作背景。王华东曾是搜狐 IT 频道高级编辑,加入经纬中国后 26 岁投资陌陌,29 岁敲钟,四年升为经纬最年轻合伙人。头部机构对失败包容度高,年轻人锻炼机会多。如五源资本的袁野,24 岁加入,在平台加持下投资多个项目,成为最年轻合伙人并入选榜单。今年“40/40 榜单”投资人投资金额和数量创新高,头部机构为年轻人提供大量机会。

独角兽成熟更快,让年轻人获益

独角兽在中国成长速度更快,美国独角兽成长平均需 6.07 年,中国只要 4.72 年。这得益于中国庞大市场规模和技术进步催生的商机。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淮依据“Technology/Problem Fit”投资逻辑,重点关注相关领域早期项目,投出多家独角兽企业。

年轻投资人就是“需求”本身

从 PC 到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催生新经济、新消费,年轻人成为争夺对象,年轻投资人在新消费领域如鱼得水。创业邦榜单显示,年轻投资人最集中投资领域是(新)消费,占比 47.5%。2020 年多家头部机构在新消费领域出手多次。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认为新消费领域对投资人要求多元,年轻投资人优势明显。清流资本合伙人刘博表示年轻投资人就是需求本身,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年轻投资人在中国快速成长,但要成为传奇仍需面对时间考验和时代挑战。如在估值泡沫中生存,应对商业环境剧变,像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破发和在线教育的案例。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