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1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快手的出海之路始于 2017 年,那个时候它的日活跃用户已达到 7000 万,远超其竞争对手抖音。在这年,快手还获得了腾讯投资的 3.5 亿美元,为其国际化提供了初始资金支持。
在这股出海浪潮中,快手推出了国际版短视频应用 Kwai,快速扩展团队并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当时的快手 CEO 宿华甚至表示,快手将在全球市场复制国内成功模式,但显然这条路并不平坦。
Kwai 在 2017 年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尤其是在韩国,通过与当红明星合作,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韩国用户对 Kwai 的使用方式却存在问题,许多人仅将其视为拍摄工具,缺乏长效的用户留存。
缺乏持续粘性的用户以及对海外市场的误判,导致快手错失了与 Musical.ly 的收购机会。而 Musical.ly 最终以 10 亿美元的价格被字节跳动收购,成为吐槽 TikTok 的绝对成功案例。字节跳动早已明确了全球化战略,而快手却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在 2019 年,看到市场压力增大,快手决定重启国际化,目标是在 2020 年春节前达到 3 亿的日活跃用户。快手在此期间通过巨额投入推广国际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逐渐被 TikTok 拉开距离。
进入 2021 年,快手成功上市,融资 35 亿美元。这笔资金虽然可观,但对于急于追赶的快手来说仍显不足。其后,快手在拉美市场发起了所谓的“三战”出海,直接投入资本进行市场争夺,试图通过补贴吸引新用户,但效果有限。
快手在海外市场的竞争策略似乎总是与 TikTok 交相辉映。快手宣布在拉美市场的一轮用户补贴玩法中,每介绍一名新用户可获得 6 美元的奖励,吸引了大量新用户加入。但随之而来的留存问题仍然是个严重考验。纵使有重金投入,快手的用户增长却始终跟不上 TikTok 的步伐。
最终,在国际业务上疲于奔命的快手又一次调整了战略,意识到必须聚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快手的国际业务也曾多次经历人员的更换与战略的不断调整,而这种持续变化显示出快手在全球化道路上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
快手的出海历程显示出它虽有意识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但由于资本投入及运营上的不足,使其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尽管如此,快手仍然试图通过不同的合作、收购及合资方式不断探索。唯有时间,才能检验这个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