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和高瓴阴影下,GP与家族办公室何去何从?

4次阅读

共计 39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十年前,创业者常被投资人问,如果腾讯做同样项目怎么办。如今,投资人也面临类似拷问:如果红杉和高瓴投资同一赛道,该如何应对?中国 VC 行业头部效应正极速加剧。红杉和高瓴等头部机构形成“一级 + 二级 + buyout”全链条打法,强者越强,非头部机构在募、投等环节受压,弱者愈弱。那么,活在这些头部机构阴影下的 GP 出路何在?在白热化竞争中,家族办公室又该如何选择 GP 呢?

01“太内卷,太痛苦了”

马源(化名)是某基金投资总监,一直跟进一个项目并与创始人敲定了投资细节,过程顺利。然而,就在约定签 TS 的前一晚,创始人突然变卦,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后来马源得知,是被某头部机构截胡,该机构创始合伙人当晚亲自出马,与创始人促膝把酒,搞定了对方。马源面临的窘境,正是 VC 行业头部效应极速加剧的体现。当下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冰火两重天,超过 1.5 万家基金背后,“一九分化”明显,红杉和高瓴成为行业巨头。

过去深耕 PE 和二级市场的高瓴资本,自去年杀入创投市场后,几乎天天投项目,2020 年一年便投出 200 个项目;以一级市场起家的红杉,近年来设立种子基金,同时涉足后期及并购市场。高瓴向前,红杉向后,二者逐步形成“一级 + 二级 + buyout”全链条通吃的打法。

钱多、人多、品牌响的红杉和高瓴,对项目争夺激烈程度空前。在项目抢夺上,二者常“争先争大”,比拼谁先投中以及谁占股多。它们进击凶猛,掌握着项目定价权,资金、项目、资源、人才迅速向其集中。

二者各有优势,红杉优势在一级,高瓴优势在二级。天使投资人李天亿(化名)表示:“真正能做大的金融机构,多起家于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尽管红杉已做得很好,但仍被高瓴挤压得厉害。”不过,李天亿也指出,同时布局一二级市场的打法,若不做信息隔离,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在美国,监管严格,一二级市场必须严格信息隔离,禁止“一级市场获取信息,二级市场赚钱”的操作。

头部机构白热化的“王座之争”下,多数中小基金首当其冲,被碾压得厉害。为抢项目,投资人不得不定点蹲守,贴身肉搏。不差钱的头部机构,常通过抬高估值、加价的方式抢项目。不久前,某新兴机构的投资人陈兴(化名)跟进一个人造肉行业创业项目,该项目年收入约 2000 万元,按常理估值约 2 亿元。然而,一个头部机构为抢项目,直接开出 2 亿美元估值。

马太效应下,FA 机构会将项目优先推荐给头部机构。多位 VC 从业者称,如今 FA 推到自己面前的项目,基本是头部机构看剩下的,因为头部机构口袋深、手松、决策快。此外,FA 常紧盯头部机构投资动向。若一个赛道有两个较好项目,比如红杉投了其中一个,FA 会告知高瓴,高瓴往往会跟进投资另一个。

“初创公司很难分辨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头部机构钱多,投赛道有时不追求准,而是必须投到。”某机构投资人王天群(化名)说。头部机构下手快,投资周期和节奏大幅缩短,过去以周为周期投项目,如今以天为周期。高节奏下,不仅腰部机构承压,一线机构也陷入焦灼。某一线机构投资人李雨(化名)表示,他们最近内部开例会讨论如何与红杉和高瓴抢项目。“过去,我们有充足时间沟通和判断项目,现在一两周不下注,可能就被抢走了。很难说这种共识是对是错,太内卷,太痛苦了。”李雨说。在他看来,牌手和对手没变,但押注筹码从一元变成了十元,投资动作易变形。即使过去业绩出色的机构,若速度和规模跟不上节奏,终将被淘汰。IT 桔子数据显示,2020 年,超 73% 的 VC 机构出手 5 次及以下,81% 的 PE 机构投资频次在 5 次及以下。

02“这还是 VC 么”

“实在不行,你们就投 1000 万元,当买个跟投所有项目的门票。”关明敏(化名)曾任全球某 PE 中国区总裁,去年离职创立新基金,想募集 8 亿元人民币,却开启了漫长且受挫的募资之路。不只是关明敏,新兴机构募资面临极大挑战。清科数据显示,2020 年,42.2% 的机构募资总额低于 1 亿,全市场 54.7% 的机构募资不及 1 亿元,大量中小机构募资困难,甚至濒临倒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部机构超募现象频现,动辄百亿。2020 年,红杉中国、鼎晖投资、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 12 家机构均完成百亿募资。据清科统计,2020 年,头部机构平均募资额分别约为早期投资、VC、PE 市场平均水平的 2.5 倍、10 倍和 10 倍。

上个月,五源资本宣布募集超 130 亿元。另据彭博社报道,近期高瓴资本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三只新基金共吸引 180 亿美元资金,远超去年计划的 130 亿美元目标。

随着资金体量快速扩张,头部机构对投资人才需求愈发强烈。但投资人才培养有周期,快速变化的市场等不及。于是,挑选不同赛道领域投得好的投资人,定向、精准挖人成了简单高效的吸纳人才方式。许多投资机构因此被频频“挖墙脚”。

“去年,我们有一个骨干投资人被红杉定向挖走;今年前三个月至少有四个骨干投资人收到高瓴 offer,其中一人已入职高瓴。”王天群说。精准挖人背后,挖的是投资人跟进的项目。头部机构还会重金挖人,入职薪资翻倍。“一倍不行给两倍,两倍不行给三倍。”

当然,除高薪外,头部机构强大的资金体量和品牌效应也极具吸引力。资金体量大意味着“子弹”充裕,开枪机会多,投中好项目数量可能增加,且巨头全链条布局,投完早期可接着投中后期。巨头强大的品牌效应,也让投资人抢项目时更从容。

最近,李雨的朋友面试某头部机构,面试官称其未来 KPI 是一年投出 50 个案子,差不多就投。“我在想,现在 VC 都靠撒钱干活了吗?这还是 VC 么?岂不是成苦力了。”李雨感叹。进入头部机构,虽能头顶光环,但多数人常只能做中层,未来难升核心决策层。

“反正头部机构有钱,能挖一堆中间层。但如果进不了核心决策层,还是挺危险的,40 岁以后可能被扫地出门。”某机构合伙人郑力云(化名)表示,他曾接到头部机构 offer,最后拒绝了。

03“很多钱被浪费掉了”

GP 的白热化战争,LP 感同身受。多位家族办公室从业者用“恶性竞争”形容当下 GP 竞争格局,GP 哄抬估值、草草尽调就投资的例子,几乎每个家办从业者都接触过。

“哄抬估值的做法不应被鼓励,大家应反思,让市场冷静。”某家办一级市场负责人王蕾(化名)说,“VC 应更专业,心存敬畏,而非单纯砸钱抢项目。”

王蕾认为,哄抬估值易扰乱市场,使整个市场陷入恶性竞争。头部机构抬高估值抢项目,其他机构只能跟进,很多钱被浪费,未有效配置,还造成近年来一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倒挂。“良性市场应百家齐放,而非极度头部聚集。”

贪大的头部机构也面临“均值回归”难题。多位家办一级市场负责人表示,家办虽喜欢投有历史、业绩、品牌的综合类白马基金,但很多白马基金业绩一般,综合收益不高,IRR 多为 12% – 15%。因为白马基金投赛道,覆盖面广、成本高、投资分散,IRR 不高,甚至难看到 DPI。

“我们甚至把白马基金看作‘类固收产品’,真正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是黑马基金。”某家办一级市场负责人王洁丽说。黑马基金通常垂直于细分产业,能在项目早期、估值低时精准投入,收益率高,有些超 30%,纵深产业整合能力强,跟投机会多。

王蕾觉得,国外股权市场成熟,大家各司其职;国内投资机构都想做大、布局全链条,却无法深耕所有赛道。“大家可各赚各的钱。若顶部机构在某赛道不专业,可反向支持专业 GP,哪怕进入中后期轮次,而非全方位抢项目。”

04 垂直再垂直,细分再细分

现实残酷却也公平。创投行业观察人士穆森(化名)认为,这是市场成熟期正常现象。“所有行业发展到成熟期,头部效应都很明显,TOP10 机构可能占据超一半市场份额。”穆森说,“从美国股权市场看,真正做得好、规模大的只有几家,中国股权市场也将如此发展。”

中小基金募资难只是表象,本质是认知和专业能力不足,在过去几年“伪风口”踩坑,失去翻身机会。穆森表示,许多中小 GP 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只能跟投,这种做法难以持久。潮水退去,搁浅的总是没方向的人。腰部机构该何去何从?

很多腰部 GP 有短板,其盲池基金广度不如白马基金,深度不如黑马基金,难获 LP 青睐。

《家办新智点》认为,GP 若想穿越周期生存,垂直和细分是唯一出路。近年来市场涌现一批黑马基金,通过垂直和细分闯出天地。

比如专注消费赛道的黑蚁资本,投中元气森林、喜茶等明星项目。某联合家办 CIO 林森(化名)认为,黑蚁资本脱颖而出有两个原因:一是信奉“长期主义”,押注消费行业大势。“很多人说长期主义,但真正坚持的少,大多是嘴炮,短期持有后就卖。”二是重视投后,投资和投后人员配比基本为 1:1。“比黑蚁投后做得好的基金很少。”林森说,“一个好的投后人员薪资可能几百万元。”

又如深挖“冷门”高端制造和军工行业的丰年资本。丰年资本发挥团队在军工领域经验和资源优势,避开竞争激烈的 TMT 领域。高端制造和军工产业竞争壁垒高、保密性强,需长时间深耕研究,其他机构即便找到投资标的,可能也看不懂或投不进去。丰年资本迎来收获期,据了解,该机构有 6 – 7 家被投企业在排队 IPO。

再如深耕餐饮行业 6 年的番茄资本,形成“数据库 – 培训与社群 – 咨询 – 投资”闭环。通过深度服务,番茄资本与餐饮企业增强信任和黏性。番茄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勃说:“我们投得早,不存在和其他基金抢项目情况,有些没餐饮产业资源生态的基金会和我们合作,一起投下一轮。”

未来,各细分行业会有垂直细分机构涌现。“钱在哪里,哪里就有人创立新基金。当下消费、医疗健康、半导体、新能源火热,都有黑马基金涌现机会。”某家办一级市场负责人王洁丽说。

而曾深扎产业的新一代投资人,能力强、精力旺,全力倾注资源,形成差异化优势;相反,一些坐吃山空、靠过往业绩的老牌基金,若不及时更新成长,必将被淘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政策在变,变革中会孕育新兴力量。判断并抓住新变量后,边缘创新者有机会成为黑马。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