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新贵崛起:融资超6亿,营收破20亿

10次阅读

共计 12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90 后创业新贵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今年,创业邦第 11 次发布“30 岁以下创业新贵”榜单,展现了这一群体的卓越成就。

据统计,上榜的 30 位 90 后平均年龄仅为 27.9 岁,最小者仅 22 岁。他们主要活跃于上海、北京和深圳,分别占据 9 席、6 席和 6 席。其中,18 位为首次创业者,其余则来自企业高管或投资岗位。

这些年轻创业者大多专注于大消费、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平均企业成立时间仅为 3.2 年。自 2020 年以来,他们累计融资超过 25 亿元,单笔融资最高突破 6 亿元。资本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GGV 纪源资本等知名机构。

新消费浪潮席卷而来

在后疫情时代,新消费赛道尤为火热,上榜者中有 10 位投身于此。他们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将“朋克养生”、“无性别服饰”等新兴概念推向市场。例如,bosie 创始人刘光耀以“无性别服饰”切入服装市场,打破传统审美界限,将快时尚与设计师品牌相结合,迅速占领细分市场。

理然创始人黄伟强则另辟蹊径,专注于男性护理领域,推出面部护理和须发理容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而闪闪力量创始人洪小齐则致力于植物基人造肉的研发,成立国内首家拥有独立实验室的植物肉公司。

此外,李毅创办的 BUFF X 专注功能食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许远恒的 UNOMI 则从定制化保健品入手,重塑行业形象。张自豪的思瑞科技则将目光投向植物蛋白饮料,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健康生活需求。

低代码与开源技术风起云涌

在技术领域,低代码和开源技术成为亮点。薄智元创办的轻流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业务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流程搭建。何浚炫的 Treelab 则以无代码工具为核心,助力企业快速连接内外部系统,优化数据处理效率。

Jina AI 联合创始人何烜彬通过开源模式,帮助企业实现多模态数据搜索功能,吸引了 GGV 纪源资本等机构的投资。这些技术工具不仅降低了开发门槛,还显著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

AI 赋能制造业未来可期

在制造业领域,AI 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优艾智合机器人创始人张朝辉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已在巡检和物流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果。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枢则通过视觉 AI 技术,赋能高端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联智科技创始人刘晓鹏将音频事件检测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维护,实现了 95% 以上的跨场景诊断准确率,服务于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

创业者画像

从学历背景来看,46.6% 的上榜者拥有本科学历,53.4% 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 60% 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普遍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强大的综合素质。

创业动机方面,76.7% 的上榜者出于行业看好和个人理想,60% 强调使命感,53.3% 希望通过创业证明自身能力。

在企业成长阶段,3.2 年的平均成立时间表明这批创业者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从融资轮次看,A 轮融资占主导地位,显示早期项目仍受资本青睐。

然而,创业者普遍面临人才短缺、资金压力和社会资源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人才争夺成为关键。

对于未来,这些青年创业者认为“强烈的挑战精神”是最核心的品质。身处历史转折点,他们既要把握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和创造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