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伙打造绿联,数据线逆袭年入34亿冲刺IPO

4次阅读

共计 179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创业起点:从数据线切入,专注小细节

2007 年,张清森刚从国际金融专业毕业,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港资企业做外贸。两年后,他毅然投身华强北的创业大军,专注于数据线产品,从代工做起。2011 年,张清森创立了“UGREEN 绿联”品牌,用心打造手机数据线、电视高清线等配件。

绿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清森对市场细节的敏锐观察。彼时,电视高清线市场竞争激烈,但国内普遍只有 1.8 米一个尺寸,源自出口尾单的 6 英尺标准,不符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张清森打破常规,迅速推出多种长度供用户选择——0.5 米、1 米、1.5 米、2 米、3 米甚至 5 米,满足了不同需求。

紧跟这一思路,绿联又为手机数据线市场带来全新尺寸选择,推出 0.25 米至 3 米不等的多款产品。2011 年,张清森组建三人团队,天猫数码配件店正式开启。亲自承担电商客服工作的他坚信:“当不确定方向时,唯有聆听用户,才能发现真实需求和公司不足。”

当时,华强北多数电商店铺还由柜台店员兼职客服,用户体验远不及人意。张清森定下“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做沙县小吃”的理念,在宝贝详情页郑重承诺:“任何不满意,哪怕因心情不好,均可包邮退货”,彻底打消消费者顾虑,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而绿联至今依然重视客服团队建设,提供丰厚福利与晋升空间,确保客户服务质量。

借助供应链优势,逐步拓展品类版图

张清森始终强调,切入点虽小,格局不能小,要懂得借力借势。2015 年,绿联将模具厂、贴片厂和组装厂等优质供应商引入深圳龙城工业区,通过垂直整合降低成本。供应链紧密配合下,公司逐步扩大产品线,从数据线向充电排插等周边产品延伸。

例如,2013 年察觉用户在使用公牛排插给手机充电时很不便,绿联推出了集 USB 充电头与排插于一体的新颖产品,随后此类设计被小米、公牛等品牌跟进。绿联的海外布局也同步进行,借助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的红利,提升国际销量。

针对海外市场反馈,绿联积极调整产品设计,比如东南亚高温导致车载支架脱落问题,提升产品耐热标准;区别欧美高端市场与东南亚中低端市场,布局蓝牙耳机、磁吸充电器等多样化产品。如今,绿联已进入欧美、日本、中东等百余国,产品涵盖传输、音视频、充电、移动周边和储存五大系列。2019 至 2021 年,境外销售均占总营收 40% 以上。

品牌与营销双轮驱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 3C 配件市场,许多商品抄袭公模,产品高度同质化,价格战激烈。张清森抓住机会,认为优秀好产品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他在 2013 年亲自成立品牌事业部,将工业设计引入产品,提升产品和品牌形象。

当年绿联营收突破 6000 万,设计团队扩充带来了市场认可。随后,张清森重视粉丝经济,开设微信公众号,结合社群运营,配合线下宣传和电商平台销售,增强与客户互动。公司平日天猫发出的 6000 件包裹里都放有 VIP 服务卡,帮助微信公众号每天增长数百粉丝。

海外市场同样开展了 Facebook 等社交平台推广,同时借助网红直播、专业媒体、行业活动等多元化营销渠道。2020 年,绿联品牌曝光量突破 5 亿次。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绿联成功从众多小品牌中脱颖而出,赢得用户信赖。

挑战与未来:提升研发,拓展渠道

尽管发展迅猛,绿联目前依然面临一些不小的挑战。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投入相较同行偏低,2019-2021 年研发占比仅 3.17%-4.54%,导致自主核心技术有限。虽获国内 700 多件专利,但发明专利却寥寥无几。

营收虽年年翻倍增长,但净利润增长放缓且毛利率下降。2021 年毛利率降至 37.21%,主要因上游芯片、线材和代工成本上涨 15% 以上,而下游产品售价涨幅不到 2.2%。这种成本与售价不匹配,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绿联过度依赖几个大型电商平台,尤其是亚马逊,2021 年亚马逊贡献超 33% 营收。正如行业案例所示,过度依赖单一渠道存在风险。绿联已着手改进,在此次 IPO 计划募集 15 亿元资金中约 1 / 3 投入研发,力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速拓展国内线下渠道,降低对单一平台依赖。

从数据线起步,到华强北新魅力

张清森和绿联无疑刷新了人们对“华强北代工厂”的认知。靠一个小而精准的切入点,深耕细作用户需求、整合供应链,打造品牌和服务,绿联成功走出同质竞争的夹缝,实现年营收 34 亿的转型升级。

如今,绿联正迈向创业板 IPO,这不仅是公司的新起点,也代表这家莆田小伙打造的企业不断撕掉“贴牌代工、低质山寨”的标签。谁将成为华强北下一个传奇?我们值得期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