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opilot更新:用户反馈与未来展望

13次阅读

共计 15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作为 OpenAI 的主要投资方,微软在人工智能产品的推出上本应该拥有先机。然而近期,作为其雄心的代表作,Copilot 的重大更新却引发了用户的广泛抱怨。

这次名为 365 Copilot Wave- 2 的更新,号称是一个系统级的 AI 助手,涵盖了 Windows 系统。微软本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应该能够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时隔一年发布的新功能,却没能赢得用户的心。甚至微软的 CEO 纳德拉在社交平台发布此消息,评论区却是负面反馈的海洋。

从更新内容来看,新的 365 Copilot 旨在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系统级 AI,融合本地和在线资源,打通微软生态内外的各类产品,整合工作流程,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用户们希望看到的是传统产品的升级,而不是一堆新 AI 功能。此外,Copilot 与 Windows 系统及微软产品之间的整合度也让人觉得不够,这都是吐槽的热点。

具体来说,更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Copilot 的展现方式有了新变化,不再是单一大型客户端,而是以更小巧便捷的形式存在于 Windows 11 各个地方。曾经,Copilot 需要在电脑底部任务栏或 Edge 浏览器的侧边栏中使用,开启后显示的是一个占据屏幕的应用端窗口。如今,正在测试的版本允许在桌面上弹出一个小横幅窗口,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呼唤(新版为 Windows 键 + C),或者在右键菜单中找到 AI 选项,随时访问 Chat,实现与系统深度融合。

其次,微软增强了 Agent 和工作流的能力,打造“多模态工作空间”。他们在 Copilot 中增加了 AI Agent 能力,类似于一些流行产品,能够多步骤推理从网络及企业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根据给定主题生成洞察报告。此外,微软还引入了第三方开发的 Agent 工具,比如脑图工具 Miro 和项目管理工具 Jira。用户可以利用 AI 进行创意构思,并与他人协作,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重新整合。

在搜索资源方面,微软这次也推出了跨应用的智能搜索功能。新的 Copilot 可以在微软的办公环境(如 Word、Excel、Outlook)及第三方工具(如 Slack、Google Drive 等)中查找信息,终于实现了跨平台搜索的梦想。不过,前提是微软能够解决 OneDrive 同步的问题。

最后,更新还加强了用户的创造能力,新的 Copilot Create 部分可以直接在 PowerPoint 中生成图像、视频,甚至动画风格的插图。只是,这也引发了用户的担忧,认为 Copilot 生成的视觉内容质量不佳,用户希望能把 AI 的作用局限于基础性工作,如对齐幻灯片、修复字体等,而不是增添复杂的多模态功能。

微软的 AI 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希望将工作与消费的场景结合。据说还有针对 Windows 的 Copilot Vision 和 Copilot Shopping 等功能在排队等待发布。不过这些功能似乎已超出 Copilot 提升生产效率的范畴,朝着私人生活助理的方向发展。微软在 2024 年的声明中提到:“这需要一种模糊本地计算与云计算界限的操作系统,明年必将是非凡的一年。”看起来,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然而,从新的战略升级来看,尽管纳德拉的决策值得肯定,但从用户的角度,AI 体验依然未能达到预期。就像某位网友无奈地表示,微软的内部员工是否真的了解其他公司的 AI 产品?传统软件框架的局限似乎阻碍了微软的 AI 发展,使得很多新功能的推出反应缓慢且复杂。

展望即将上线的新版 Copilot,虽然在解决老问题上成效不显,但新功能如何落地还有待观察。对于微软而言,Copilot 的系统级 AI 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与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相比,后者至今只是一句空话。面对竞争说到底,二者都未能推出让人惊艳的生成式 AI 功能,客户期望未能实现。

总之,科技巨头还需继续努力,唯有这样的奋进,才能占领 AI 发展的蓝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