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2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稻盛和夫离世,终年 90 岁,他是日本“经营四圣”中年龄最小的。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创办的知名品牌相比,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和 KDDI,普通消费者知晓度较低。然而,他的《活法》《干法》等管理类书籍全球发行超 2000 万部,在中国备受欢迎,大企业家里马云、任正非等公开推崇,咨询机构还开设相关课程,抖音等平台也大量推送其相关内容。
但不少人觉得他的书是心灵鸡汤,如张一鸣起初也觉得书中一些话太虚。有些老板把书当员工福利,却让员工敬而远之。稻盛和夫的书中多是“要相信自己的人生必将灿烂”等话语,没有精深分析模型和跌宕情节。那么,他说的是鸡汤还是至理名言呢?
了解其人,方能懂其言
若不知稻盛和夫,其书便似鸡汤文。读他的“鸡汤”前,应读其传记。正如读毛选前要读毛泽东传记,否则难明其思考背景。稻盛和夫说的多是大道理,人人都懂。美丑、善恶等答案需自己经历、体会。真正的醍醐灌顶往往来自一段经历,话语只是导火索。知行合一是稻盛和夫的思想体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实践与本心相结合。
坎坷童年与艰难起步
稻盛和夫出生于九州南部鹿儿岛乡下,是次子,家庭负担重。他小时候是“孩子王”,学习马虎还爱打架。母亲教育他,正确的事就要正面进攻。小学时他患肺结核,意识到心态对健康的影响。日本战争期间,他考初中、高中、大学都历经波折。毕业后就业困难,在导师帮助下进入快破产的绝缘子公司,室友纷纷辞职,他也曾想转行但未成功,最终决定拼命工作,竟搞出重要技术,公司也因订单好转。他当上科长后,因与技术部长不合辞职,与下属一起创业,成立了京瓷。
京瓷的成长与经营哲学
京瓷创立初期,稻盛和夫白天管理公司,晚上研发、营销,订单多是别人做不了的,他带领团队艰难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经营哲学逐渐成型。比如阿米巴经营,将公司切割成若干小组,下放权力,独立核算,但这容易导致问题,于是他又提出“利他”经营思想。在日本“经营四圣”中,稻盛和夫以企业文化见长。他用 20 多年把京瓷打造成世界 500 强,52 岁时打造了第二家世界 500 强 KDDI。
拯救日航,再创奇迹
1984 年,稻盛和夫成立 DDI,后与其他公司合并成 KDDI,成为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2010 年,78 岁的他临危受命,出任日航 CEO。当时日航因金融危机陷入亏损泥潭,舆论都认为无法重建。稻盛和夫带着“稻盛哲学”,重建企业文化,降本增效,充分授权,不到两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他 65 岁剃度出家,将股份转赠员工,2019 年解散了“盛和塾”。
工作即修行,感悟幸福人生
稻盛和夫更像个修行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贯穿其工作与生活。当下,“意义”“幸福”看似虚玄,实则影响着我们。现代人渴望写出自己的生活剧本,但生活往往不按剧本发展。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幸福公开课》里讲到 4 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类似 4 种汉堡。稻盛和夫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当沉浸工作时,自我和时间感知会被稀释。我们应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这种感觉,或许像稻盛和夫一样专心做好当下之事,就能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