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新Agent上线,能否续写辉煌?

13次阅读

共计 121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 DeepSeek 和 Manus 的冲击下,“沉寂”已久的字节推出了首个大厂发布的 Agent 爆款——扣子 Agent。自 4 月 18 号上线以来,扣子 Agent 在 AI 交流群中引发了抢码热潮,算力消耗远超预期。

“扣子空间”是字节智能体平台扣子推出的 Agent,目前已具备规划、使用工具和记忆等关键自主能力。它能写游戏攻略、市场调研报告,还能基于多种 MCP 实现复杂需求。实际体验中,扣子 Agent 更接近 OpenAI 的 DeepResearch 和 Manus 的结合体。在产品设计上,字节更接近 DeepResearch,且扣子 Agent 开启了“探索模式”和“规划模式”,以满足用户对生成效率和质量的不同需求。

然而,以规划、工具调用和记忆这三个关键能力指标衡量,字节的 Agent 表现还无法比肩 DeepResearch 和 Manus。在工具调用上,可直接调用的 MCP 数量有限;内容搜索方面,多依赖互联网引擎,内容池窄;记忆问题上,测试多次后会出现“失忆”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扣子 Agent 的底层模型使用的是豆包最新发布的深度思考模型 Doubao-1.5-thinking-pro,效果稍逊一筹。不过,字节在多模态能力上下功夫,发布了专门为 Agent 设计的 GUI 模型,让扣子 Agent 在视觉理解和图片生成能力上表现更突出。

“扣子空间”的诞生是大厂在智能体路线上的一次“纠偏”。大厂此前对智能体的定位多停留在做开发者生态平台,通过接入多种大模型能力和开放工具,吸纳开发者打造应用生态,以此吸引用户。但在智谱发布能实现自主操作的 Agent 后,大厂开始行动。字节此次抢先发布还不够完善的扣子 Agent,旨在抢占时间窗口。Manus 虽短时间内点燃热度,但技术护城河不高,且深受成本问题制约,高昂成本使其只能向少量用户开放,市场占有率难以提升。而字节背靠火山引擎的云底座,具有成本优势,且在营销上参考了 Manus 的“饥饿营销”,为扣子上线做了充分准备。

从去年试水观望到今年纷纷接入 Agent,企业看到了 Agent 落地的可能性。但企业做 Agent 面临诸多问题,如接入内部系统困难,对数据安全要求高,需私有化部署大模型;落地效果上,要求准确度接近 100%;面对复杂需求,需要技术团队针对具体场景琢磨实现方式。字节推出的扣子专业版存在只能在公有云上调用,对于想落地的企业空有工具不会用的问题。去年 5 月上线的 HiAgent 解决了豆包私有化部署到企业的问题,还着手解决落地方面的问题,如派人才帮忙、提供适配行业特点的模版。字节搭建 Agent 企服的思路虽不稀奇,但在扣子平台和 HiAgent 的服务搭建上速度快、覆盖全,抢下大量智能体市场订单。在竞争者云集的市场中,火山引擎在 2024 年吃下 32 个项目,位列各厂商智能体项目数量第一,但优势并不稳固。在当下 Agent 爆发节点,字节不会懈怠,扣子平台引发的多次服务器崩溃也印证了算力消耗超出预期,其能享有多久的时间窗口,要看其他厂商的行动。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