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83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继快手之后,抖音也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招聘这一曾经并不起眼的赛道。近日,抖音集团旗下的飞书推出了直播间投收简历功能。企业能够在直播间的小风车处挂载飞书招聘入口,应聘者点击进入并投递简历后,简历将自动发送至飞书招聘系统。企业的 HR 可以在飞书招聘后台查看简历,并对投递数据进行分析。
飞书的定位是“企业协作与管理平台”,人力资源相关模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早在 2021 年 5 月,飞书就推出了招聘功能,该功能与平台内的日历、视频会议、群等功能相互打通,应聘者和 HR 在飞书内即可完成整个招聘流程。
除了简历投递、面试、发 offer、入职等基础服务外,飞书招聘还有一些特色功能。例如,AI 面试助手可根据岗位智能推荐面试题目;支持一键发起视频面试;能将简历和过往面试评价整合在一个页面内,方便面试官查看等。
然而,在上线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飞书招聘并未与抖音打通,其使用人群仅为飞书用户。如今,通过在抖音直播间挂载岗位链接,飞书有机会大幅提升招聘模块的用户体量。
在为飞书招聘开辟入口之前,抖音已经做了一些铺垫。7 月初,抖音与人力资源央企中智集团合作,推出“2022 就业季”活动。据公开信息,中智集团汇集了约 5.8 万家企业的 23 万个岗位,其中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众多央国企,招聘规模高达 180 万人。抖音在抖音 APP、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三大平台上开设活动页面,进行宣传推广。
不过,由于当时飞书招聘尚不支持直播间挂载入口,参与活动的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进行直播宣讲。用户需要在活动页面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简历。随着飞书招聘功能的升级,这一流程有望被迁移至飞书。
对于飞书而言,抖音此举可谓雪中送炭。自 2019 年底正式发布以来,飞书多次得到集团层面的大力支持,但用户增长速度并不快。它曾定下 2021 年上半年 DAU(日活跃用户)达到 1000 万的目标,然而当年 3 月底仅实现 300 万。飞书随后回应称“数据不实”,但从那以后,飞书再也没有公布过用户数据,反而宣称“DAU 不是最看重的目标”。
抖音通过招聘场景为飞书引流,能让飞书获得难得的用户红利。而用户基数的扩大,也有助于说服更多企业使用飞书。
不过,抖音涉足招聘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帮助飞书。它瞄准的是万亿级的 B 端市场。通过开展招聘业务,抖音能够从人力资源的高频服务切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 B 端企业,为火山引擎的客户拓展提供助力。
火山引擎去年底刚成为抖音六大 BU 之一,半年多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正处于业务扩张的关键时期。抖音的间接推动,有助于火山引擎更快地在格局稳固的公有云市场中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抖音在社交领域屡屡受挫,通过招聘切入职场社交,或许能像阿里之前多次尝试社交未成功却推出钉钉那样,实现曲线成功。
如果仅从盈利角度考虑,抖音没有必要进入招聘行业。国内互联网招聘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洗牌,商业模式基本固定,盈利空间十分有限。以刚刚发布业绩的 BOSS 直聘为例,今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 11.2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仅 1 亿元出头。
作为对比,据路透社报道,抖音集团 2021 年营收高达 58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700 亿元)。区区十几亿人民币,抖音一天就能赚到。
对于抖音集团来说,招聘业务似乎并不重要;但对于飞书而言,招聘是企业的高频刚需,是必须做好的功能模组。
2021 年 5 月,飞书发布 4.0 版本,招聘功能作为一个单独产品推出;今年 5 月,飞书 People 上线,整合了招聘、人事、绩效、OKR 等多个人事管理产品,旨在实现人力资源的全周期管理。招聘作为人事管理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飞书是六大业务板块之一,抖音集团自然要给予支持,而导入流量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飞书招聘的入口出现在抖音直播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据晚点财经报道,在 8 月 31 日的员工面谈例会上,抖音集团董事长张利东为飞书加油鼓劲,认为“这也是一个天花板非常高,且能够实现全球化的机会”。来自核心管理层的认可,也为抖音在集团层面扶持飞书增添了力度。
另一方面,快手今年在招聘领域动作频繁,这也促使抖音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入。
今年初,快手上线面向蓝领的“快招工”,宣称要在直播带货之外开展“直播带岗”。8 月底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快手 CEO 程一笑透露,快招工的去重 MAU 已达 2.5 亿,比第一季度增长 90%;简历日投递次数峰值超过 36 万。
面对被竞争对手抢先的局面,抖音不可能毫无反应。此外,快招工半年内做到 2.5 亿月活,也让外界看到了招聘对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显著效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抖音最终将直播间开放给了飞书招聘。
然而,在招聘行业人士看来,抖音和快手借助直播间进行招聘,仅依靠流量、用户等方面的优势,并不足以确保成功。
宋小云(化名)目前在某互联网招聘平台工作。她表示,抖快的用户数量比智联、前程无忧、BOSS 直聘、猎聘等专业招聘网站多,但企业和岗位数量较少,且入驻门槛相对较低,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有限。
此外,直播招聘通常以专场形式进行,企业在有需求时才会开播,求职者必须在特定时间段进入直播间投递简历;而雇主面对短时间内涌入的大量简历,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进行筛选和反馈。
宋小云认为,直播招聘是一对多的广撒网模式,应聘门槛较低,更适合操作工、安保之类的工厂蓝领工作;但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企业需要对候选人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沟通,一对一应聘仍然是主流。这需要招聘平台根据岗位需求和应聘者画像进行精准匹配,而直播招聘很难做到这一点。
抖音将直播间流量注入飞书招聘,能使后者的各项数据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不过,相较于飞书的协同办公,抖音更看重企业云服务市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抖音 APP、今日头条等 C 端业务增长明显放缓后,抖音开始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 B 端,主要包括飞书和火山引擎两大业务板块。
与飞书相比,火山引擎起步更晚,直到 2021 年 6 月才正式公布品牌,并向外开放推荐算法、数据分析、AI 等核心技术,输出所谓“智能增长”技术实践和经验。当年 11 月,火山引擎被纳入抖音集团六大业务板块之一,与飞书一同开拓 B 端市场。
从那时起,火山引擎的发展速度大幅加快,一个月后就发布了全系列云产品,涵盖基础云、数据中台、开发中台、AI 和视频与内容等五大类、78 项具体服务。今年 7 月,又推出了以云为基础的一系列产品解决方案,并发布了新口号“云上增长新动力”。
对于如何发展这块寄予厚望的业务,抖音目前将重点放在性价比上。在去年 12 月的产品发布会上,火山引擎总经理谭待宣称,“追求极致性价比是火山引擎的首要服务理念”。
但在现阶段,价格、技术、产品、服务等都不是火山引擎面临的首要挑战。如何减少对集团内部订单的依赖,拓展更多外部客户,才是它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目前,抖音集团仍然是火山引擎的最大客户之一,中国区业务都由火山引擎承接。在抖音之外,火山引擎陆续获得了中国银联、小米、哪吒汽车等客户,但要从老牌玩家手中争取更多订单,难度较大。
由于企业 IT 迁移成本高昂、先入为主的使用习惯等因素,国内公有云市场的格局十分稳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IDC 的数据,2021 年下半年,国内排名前五的云服务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和 AWS(亚马逊旗下)。这五家公司合计占据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保持这一态势。
面对这种情况,抖音借助高频的招聘场景,与更多企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将其中一部分发展为火山引擎的用户,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事实上,除了抖音,其他互联网大公司也已经在尝试这一途径。
早在 2020 年 9 月,阿里旗下的钉钉与阿里云全面融合,推进“云钉一体”战略。按照阿里的设想,钉钉面向 C 端用户,充当“操作系统”;阿里云则提供企业基础设施,充当“个人电脑”,两者相互促进。
在 2021 年 5 月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宣称在过去一年间,钉钉的战略客户企业中新增了几十家企业上云,其中包括山东能源、鲁花集团、蒙牛、复星等知名公司。
如今,抖音也有机会以飞书招聘为依托,为火山引擎开辟更多商业机会。钉钉此前的尝试,能为抖音从 C 端向 B 端转化客户提供不少参考。
此外,钉钉今年转向“PaaS 化”,只提供基础能力平台,包括文档、音视频、项目、会议等基础产品,包括招聘在内的其余应用则交给合作伙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飞书招聘的竞争对手。
但抖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依然很大:阿里之所以能实现“云钉一体”,与之配套的大一统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相比之下,抖音 APP、飞书和火山引擎在集团内部地位平等,彼此之间是协作关系;只有妥善解决部门之间的问题,尽可能降低摩擦成本,设想中的流量输入和客户转化模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打通招聘场景,抖音除了为飞书和火山引擎带来更多用户外,还能获得在社交领域再次发力的契机。
社交一直是抖音的一块心病。不过,在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短板并未造成太大影响;毕竟,基于中心化推荐算法的流量分发,足以不断制造爆款和顶流红人,使抖音超越快手。
早在 2019 年 8 月,抖音 APP 就开始内测群聊功能,试图接过整个集团的社交大旗。随后三年间,抖音相继推出了连线、视频聊天、一起看、抖一抖、兴趣匹配等社交功能。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围绕陌生人社交的尝试尚未取得显著成效。
抖音管理层的态度相对淡定。在 2021 年初的一场行业活动上,时任字节跳动 CEO 张楠表示,“抖音的社交功能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然而,今年上半年,短视频用户在国内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91.5%,新用户红利接近枯竭。抖音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它的 DAU 在两年多前就突破了 6 亿,但增速逐渐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抖音有理由重新审视社交关系链的价值。做好社交,有利于提升抖音存量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抵御微信视频号的竞争,并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
但抖音在社交方面面临的难题是,熟人社交有微信,陌生人社交有陌陌、Soul 等,市场接近饱和,这两个社交维度上的增量空间不大。如果从招聘切入,抖音有机会将工作场景下的人际关系导入并沉淀在飞书内,逐渐形成基于职场的社交关系网络。
事实上,国内外的职场社交网站,如领英和脉脉等,其最核心的功能都与找工作相关:企业发布岗位需求,吸引心仪人才;用户吐槽公司老板、浏览行业八卦,并与目标公司互动。这类信息是构建职场社交关系链的基础,也是激发社交互动的催化剂。
不过,职场社交具有明显的垂直特性,其使用频次和用户黏性要比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熟人社交低得多。但对于抖音而言,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这也聊胜于无。
在抖音为飞书招聘开通直播间入口之前,飞书已经在进行职场社交方面的尝试。
今年 2 月,飞书开始加强社群功能,推出“飞行家”项目。按照官方说法,平台希望从各行各业的用户中挑选一批飞书使用经验丰富的人,结合行业特点,形成飞行家社群。
然而,飞书具有很强的办公属性,如果只是分享工作相关的思考和方法等内容,用户很难在社群中活跃起来。此时,引入找工作这一高参与度和话题性的场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飞书要想运营好用户社群,首先需要扩大用户规模。而来自抖音公域、从招聘场景跳转而来的用户,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不过,抖音若以招聘为依托再次进军社交,也面临不少挑战。
在抖音的引流下,飞书有望获得更多指向招聘的精准流量,甚至培育出职场社交关系链。但如何将这块资产的价值释放到抖音 APP,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从抖音向飞书导流相对容易;但要从飞书跳回抖音,就会出现诸多不便。
另一方面,从业务基因来看,飞书的对标模板是钉钉,两者在企业协同办公领域竞争激烈;对于企业客户而言,飞书社群之类的社交功能并非核心卖点,甚至可能增加管理难度。在激烈的竞争中,飞书未必愿意分散精力去开展职场社交。
在这场围绕飞书的小规模试验中,抖音的直播间招聘,究竟是仅仅为姊妹业务导流,还是能逐渐成长为一支奇兵,帮助整个公司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突破,抖音集团管理层的态度至关重要。除了调配人力、调集资源外,如何平衡不同业务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发展愿景,也将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