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9 月 6 日,华为推出 Mate50 系列多款智能手机新品,其中一大亮点是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硬件能力。当使用者身处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时,可通过该技术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与外界取得联系。余承东宣称,华为 Mate50 系列开启了大众卫星通信时代。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提出质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卫星通讯”虽是卖点,但这项 20 年前就已存在的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创新价值存疑。资深通讯行业专家张国斌感慨,“其实还是个北斗短消息啊。”卫星界 CEO 黄序也认为,该功能噱头大于实用价值,对于大多数城市人来说,可能把手机用坏了也不会使用这项功能,它终究适用于少部分人群,且使用频率不会太高。
黄序介绍,北斗系统最早研发时,因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先发射两颗卫星,后再发射一颗补齐系统。为确定最先发射卫星的位置,方便第二次发射的卫星与之对接,设置了能发回短报文的卫星通讯功能,目的是做定位。北斗短报文用户每分钟仅能发送一帧报文,且报文长度不超过 78 字节,不支持图片、视频等内容发布。他认为,北斗系统的短报文本就不是为发射短信而设,不能看做是发送短信等内容的最佳载体,目前 Mate50 手机在卫星通讯方面的创新,只能发文字却不支持打电话,不具备重大突破。
黄序还透露,卫星通讯主要分为窄带通讯和宽带通讯两种。窄带通讯只适用于短报文等小数据传输,不支持图片和视频等内容传播;宽带通讯虽能实现视频、图像等传播,但所需发射天线需求大,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在一些地面网络覆盖差的地方,通过便携的宽带通讯设备可实现视频等内容传输,但一个宽带通讯便携设备重约 20 公斤,同样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
尽管有质疑声音,但也有部分人认为,华为 Mate50 实现了卫星通讯,从商业角度而言是巨大改变。近年来,智能手机与卫星通讯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就在华为 Mate50 系列发布前一周,苹果 iPhone 14 系列将会采用卫星通信技术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祺也发文证实,苹果未来一定会在 iPhone 中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此外,刚刚收购魅族股份的星纪时代也曾宣布,星纪互联技术将通过 5G+ 低轨卫星通信 + 近场通信技术,实现全域覆盖多端互联,未来推出的星纪互联手机将实现天地一体化和无界连接。
黄序认为,从技术实现角度,把 5G、6G 等通讯基站做成近地卫星,发射至太空中形成对地面的网络覆盖是可行的,但在工程实践中,目前还无法做到在天上安装大量基站以满足地上人口带宽请求。截至 2022 年 6 月末,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 1035 万个,5G 基站占比 17.9%。如此庞大数量通讯基站实现的地面通讯能力,若想通过通信卫星实现替代,是极具挑战的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个人消费侧,卫星通讯都将以与地面通讯相补充的方式存在。
此外,目前卫星通讯还面临数据上行等难题,短期内想通过卫星通信帮助消费者实现日常通信仍具挑战。此次发布会,华为发布的 Mate 50 系列手机全系列均为 4G 手机。作为 5G 技术突出的公司,华为又一次成为 5G 时代唯一卖 4G 手机的企业。发布会上,余承东未过多提及 5G 相关产品细节,而是着重描述了拍照、卫星通讯以及电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据统计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三星、苹果分别以 21% 和 17% 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在前两位,小米、OPPO 和 vivo 分别以 14%、10% 和 9% 的市场份额排在三、四、五位。曾经出货量超越苹果的华为公司,已跌出前五。不过,鉴于 4G 通讯与 5G 通讯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区别不明显,或许华为 Mate 50 仍能赢得一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