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久违了,一场激烈的手机市场较量拉开帷幕。接近零点,收货线报群里不断弹出提醒:“注意!凌晨 1:00,看好 iPhone14,准备冲。”手机“黄牛”们深知,手机越高端,“倒腾”空间越大,此刻他们正处于忙碌之中。时隔一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两大主力——苹果和华为,终于再次正面碰撞。9 月 8 日凌晨 1 点,iPhone14 系列发布,而一天半以前,华为 Mate 50 系列已面市。
自 2019 年华为遭受美国制裁,高端手机市场被迫让位于苹果以来,两家在手机领域“硬刚”的氛围实属罕见。对于略显疲态的手机市场而言,苹果和华为发布新机成为全年备受关注的焦点,行业期待两位强者能够重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这片市场也是双方必争之地,围绕中国消费者的新一轮争夺已然打响。
1“捅破天”的华为与“灵动”的苹果
双方发布会尚未开启,硝烟味已浓。一位渠道商在朋友圈预告“iPhone14 VS Mate50,巅峰对决”,还配上两款机型曝光价格的对比图。有门店主询问:“这个价格,是要买 Mate 50,还是 iPhone14?”
行业从两场发布会的时间选择来揣测品牌意图。苹果此次将 iPhone 新机发布时间提前一周左右,上一代 iPhone13 于 9 月 15 日发布。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解释,通常 9 月是苹果手机淡季,销量会出现断层,提前发布新机可在无强劲竞争对手时刺激 9 月销量。
华为的时间选择更具深意。受美国制裁影响,Mate 系列发布进程推迟,作为回归之作,于 9 月 6 日下午发布,比苹果早一天半。以往华为 Mate 系列发布时间比苹果稍晚一周左右,旨在趁“科技界春晚”热度仍在,又不完全占据市场眼光时针对性做对比,而此次二者颇有“针尖对麦芒”之势,这种场景自 2019 年华为受制裁后已许久未见。
孙燕飚分析,“这次更像一场阻击战,大家都希望以‘首发’技术增强品牌创新度,抢占市场先发的认知优势。”华为提前一天亮相,拿到了“首款支持卫星通信的大众智能手机”名号。在此功能支持下,普通智能终端可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地震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环境下仍能与外界通联。华为消费者 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称这是一项“捅破天”的技术,还多次提及 iPhone13 系列,表明 Mate50 在多个方面超越 iPhone13 系列,“能超越 Mate 的,只有 Mate”。
华为的“截和”让 iPhone14 的卫星通信技术没那么突出。此前 iPhone14 系列将采用卫星通信的消息流传,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发文称苹果未来肯定会在 iPhone 中应用卫星通信技术,但不确定是否用于 iPhone14。然而在苹果发布会中,该技术首批仅支持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使用,中国消费者关注度不高,更多目光聚焦于 iPhone14 pro 的灵动岛(Dynamic lsland)设计。其前置镜头挖槽处增加新交互方式,可展示通知、音乐播放、通话等信息,空间能清晰显示提醒和后台活动,让用户无需从正在使用的 App 上分神关注消息提醒。
亮点各异,但不影响两家粉丝“互撕”。从官方定价看,除 Mate 50 E 配置和定价稍低,Mate50 售价为 4999 元至 12999 元,iPhone14 系列起售价为 5999 元至 8999 元,基本在同一价格区间激烈竞争。双方发布会弹幕里争吵已起,有人质疑就有人维护。最近在粉丝或用户群里,评价新机得谨慎发言,一名 iPhone13 用户抱怨新机变化不大、是“挤牙膏式创新”,一名华为用户吐槽“卫星通信技术”不实用,都会被质疑“是不是黑子”,甚至要“鉴定”粉籍。当然,对于日渐萎靡的智能手机市场来说,这种“互撕”也已久违。
2 中国用户加价抢货,谁也不想错过
溢价多少或许是衡量苹果和华为新机受欢迎程度的标尺。苹果发布会两天前就有人想预订,一位华强北手机经销商回复:“先在官网抢吧,我们这发售当天一台要溢价 500 元至 2000 元。”有手机门店主表示“接受预订,定金留货”,条件是要接受溢价,价格按当天行情定,还交待“每年老规矩,接受不了,可以一个月后再来”。
华为 Mate50 同样存在溢价情况。发布会当天,华为在官网及电商平台开放全款预售,当天官网预约量超过 245 万。有人称抢到第一批预约名额后出手价加价 200 元。一名购买者表示其在线下门店支付 100 元定金“留货”,尚不确定是否加价。
机型越高端,溢价空间越大。一位“黄牛”在收货线报群里提醒,必抢 Mate50 RS(保时捷设计),称是“大肉”“利润四位数”,还嘱咐内存、颜色随意选,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 Mate 50 被认为“大概率有利润,优先昆仑破晓版(较其他颜色,同配置高出 200 元)”。
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是苹果和华为这场阻击战的关键。华为受挫后,中国市场为苹果手机提供了强劲增长空间。郭明錤曾表示,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方面预测,iPhone14 在 2022 年下半年出货量分别为 1 亿部和 9000 万部,中国市场对 iPhone14 的需求将明显高于 iPhone13。
iPhone13 已证明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孙燕飚提供的数据显示,iPhone13 的热销周期远超上一代产品,基本持续了 9 个月左右。2022 年上半年,在国内 600 美元以上高端手机阵营中,苹果手机销量 2000 万台左右,远超其他品牌。研究机构 Canalys 公布数据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在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名中,除荣耀外,苹果是唯一实现正向增长的品牌。
不过,孙燕飚也指出,智能手机行业缺乏重大创新,用户需求下降,iPhone14 恐难以延续 iPhone13 系列的辉煌。除 iPhone13 系列自身优势外,这也是华为缺位留出的空间。作为曾经唯一能与苹果抗衡的手机品牌,华为的 Mate 50 释放出明显信号:华为想从苹果手中夺回一定市场。
国内市场是必争之地。受美国等制裁影响,华为在海外市场竞争力大幅萎缩,但在国内,人们对华为品牌认可度较高,不少人“持币待买”。一位行业人士透露,2022 年第二季度,在全球 800 美元以上手机市场中,即便采用 4G 芯片,华为 P50 Pro 版的销量也跻身 TOP20 阵营,并引领国内其他品牌,“还是有说服力的”。
延迟一年后回归,华为对 Mate50 寄予厚望。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Mate 系列回来了!”据孙燕飚透露,华为 Mate50 的供应商消息称,这一系列的备货量约为 400 万台,目标 600 万台。“相比往年 100 多万的备货量,这次备货量非常大”,这既体现了华为对手机业务健康延续的信心,也代表了华为夺回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决心。
然而,即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刻意回避,4G 芯片仍是华为 Mate50 的“硬伤”。面对同样被吐槽“换汤不换药”的 iPhone14,对消费者而言,无论选择哪方,这一年,都未能等到足够创新的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