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正值“金三银四”,应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冲刺阶段。今年春招,“AI 潮”成为绕不开的主题。据相关数据,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 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求职增速达 69.6%,位居职业榜首。不少企业给 AI 人才提供丰厚薪资,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 2.3 万元、人工智能讲师平均招聘月薪 1.6 万元,高薪、紧缺成为 AI 相关岗位标签。
然而,“AI 潮”也带来恐惧。当各行各业将 AI 视为新时代的船票,不懂技术的企业领导一味要求使用 AI,这届求职者在未被 AI 替代前,已被 AI 卷得喘不过气。有句话形容 AI 行业对社会的冲击:未来世界只会存在两种人,即会使用 AI 的人和不会使用 AI 的人。自 DeepSeek 引爆又一轮 AI 浪潮后,部分打工人境遇开始转变。
四川一所高校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任莹应聘 AI 内容文案师岗位,通过第一轮基础面试后,收到的工作内容明细让她傻眼。工作内容包含 AI 内容策划和选题制定,要基于 AI 工具策划符合珠宝行业营销需求的图文内容和短视频选题;文案优化和图文创作,对 AI 文案进行优化以促成商家咨询;AI 生成视频内容策划与生成,创作短视频内容并优化相关方面;社群运营,定期输出 AI 生成的营销文案和视频;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对 AI 生成内容的点击率、互动率、留资转化率负责。任莹认为这至少应是文案、视频、运营三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且这样生产出的内容质量会大打折扣。甲方称该岗位此前有人任职半年,工作内容设置可行。这场面试以任莹主动拒绝结束,原因是她对工作内容接受无能,且甲方给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仅 5000 元 / 月。
事实上,这场被 AI 支配的恐惧并非任莹独享。网友“芙芙”在小红书上说:“你以为的 AI 普及是打工人使唤 AI,实际上是资本家更离谱地使唤打工人。有了 AI 工具后,工作量增大,领导认为以前两周完成的动画,现在借助 AI 三天就能完成,但三天完成的 AI 动画比不过人工制作,结果工作量倍增,陷入与 AI 的博弈。”就职于初创企业的赵鑫也表示:“自媒体过度吹捧 AI 工具,展示的作品背后是大量抽卡结果,并非想要什么都能直接生成。小老板产生认知偏差,导致干活的人越来越累。”当代打工人最怕的不是被 AI 替代,而是被 AI 卷到。以前招聘讲究术业有专攻,有了 AI 工具后,有的甲方变得既要、又要、还要。
尽管有甲方在迎接 AI 浪潮时走得极端,但 AI 正在以惊人速度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因 AI 诞生的更多岗位也在迅速冒头。DeepSeek 爆火后,有人借其卖课、算命、写小说赚得盆满钵满,大厂也展开 AI 人才争夺战,开出年薪千万的诱人条件。去年 12 月 30 日,DeepSeek 爆火前夕,“95 后 AI 天才少女”罗福莉被传被雷军以千万元年薪招募,担任小米 AI 实验室的大模型团队负责人,虽传言未成真,但大厂围绕 AI 顶级工程师的围猎战暗地涌动。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AI 技术岗位中年薪 50 万元以上的职位占比最高,达 30.97%。艾媒咨询 CEO 张毅表示,AI 是未来科技互联网大厂重要赛道,大厂一方面自己培育 AI 人才困难,所以向外挖人才。
不过,这只是少数派的狂欢。当下人们谈及 AI,许多打工人内心涌起不安,AI 似乎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现阶段冷静剖析,AI 不应被视作打工人的噩梦。当年汽车发明使人力车夫失业,但汽车工业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带动就业,释放更大就业空间。目前打工人对 AI 的焦虑客观存在,AI 人才成企业争抢对象,普通人担忧被淘汰,看着自动化设备、智能化软件不断涌现,不安与日俱增。这种焦虑滋养了相关教育行业,从 9.9 元的入门课到上万元的特训营、私董会不断收割打工人,但这些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我们无法否认新技术潮流会对传统岗位造成冲击,但也要承认会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岗位。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认为,关键在于看到新空间、挖掘新空间、适应新空间。从高校育人层面,应与时俱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从个人角度,要加强终身学习能力,不满足于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当前知识增长呈指数级爆炸式发展,仅靠大学所学无法包打天下。放眼就业市场,让大多数人成为企业高薪聘请的精英人才不现实,但合理运用 AI 工具,提高基础工作效率,给工作内容添上“人味”,是缓解焦虑、把握平衡的共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