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0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据外媒 INSIDER 报道,专注于动画 GIF 文件搜索与分享的 Giphy 公司在向英国反垄断局(CMA)提交的一份文件中,罕见地公开承认其核心业务 GIF 正在失去吸引力。
文件指出,年轻用户普遍认为 GIF 属于“婴儿潮一代”的产物,缺乏现代感。同时,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内容合作方,对 GIF 的关注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表态背后,实际上是 Giphy 为应对过去与 Meta 收购交易失败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纠纷。
收购风波
事情要追溯到 2020 年 6 月,当时 Meta 宣布计划收购 Giphy,却因涉嫌削弱市场竞争而遭到 CMA 调查。随后,在 2021 年 11 月,CMA 裁定要求 Meta 剥离 Giphy 资产。然而,今年早些时候,法院认定 CMA 未能充分披露信息,叫停了强制出售令。
尽管如此,Giphy 目前仍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据知情人士透露,自 2020 年宣布收购以来,公司业务已连续两年低迷,且尚未找到合适的买家。此前,包括亚马逊、苹果、Snap、Twitter 以及字节跳动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均拒绝了摩根大通提出的收购提案。
GIF 的历史与现状
成立于 1987 年的 GIF,最初只是网页设计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项早期发明逐渐显得笨拙且难以适应新需求。尽管在 2010 年前后凭借 Tumblr 平台的崛起短暂复兴,但很快便被更高效便捷的内容形式如短视频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Giphy 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整合海量 GIF 资源并提供智能分类服务,该平台一度解决了用户查找合适表情包的难题。然而,这样的模式也被批评为限制了创意空间,使得 GIF 作品趋于同质化。
行业内外的声音
除了内部运营问题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视频而非静态图像来表达情感;另一方面,版权争议始终困扰着整个行业——许多热门影视剧片段未经授权即被上传至 Giphy 数据库中。
此外,Z 世代群体更加偏好即时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式,这也进一步压缩了 GIF 的生存空间。正如互联网文化观察家 Ryan Broderick 所言:“GIF 已经显得陈旧落后,在移动设备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Giphy 当前困境并非完全归咎于技术本身,而是市场定位偏差所致。毕竟,在特定场景下,GIF 仍然具备独特优势——比如无需加载额外插件即可直接嵌入网页之中。
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Giphy 是否能够找到突破口尚需拭目以待。无论如何,这场关于“GIF 是否过时”的讨论无疑反映了当代数字文化传播中的深层次矛盾: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潮流?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