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7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在悄然发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小米、智元、宇树和华为等企业处于行业前沿。而在国际市场上,特斯拉的 Optimus 系列则引领着潮流。
在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牢牢把握与主流企业的合作关系,才能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例如,震裕科技这家相对低调的汽车配件公司,最近有关其进入小米和特斯拉供应链的传闻频频见诸报端,甚至被看作未来可能的总成供应商。令人好奇的是,这家公司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基本面转机
震裕科技起初专注于冲压模具的研发,后来逐步打破了国际巨头在中高端磨具市场的垄断。2013 年,公司在模具产品的基础上,把业务扩展到电机铁芯,涉及新能源汽车和家电等多个行业。2015 年,借助新能源的东风,开始涉足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客户涵盖了如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等行业先锋。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公司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电机铁芯和模具等领域的收入分别为 17.54 亿元、7.34 亿元和 2 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 56%、23.4% 和 6.4%。具体分析来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主要产品是为动力电池制造壳体与顶盖,收入在 2021 年至 2023 年间迅速增长,从 16.5 亿元达到 32.6 亿元。然而,由于竞争的加剧,毛利率在 2022 和 2023 年间有所下滑,直到 2024 年上半年才略有回升至 12%。目前,震裕科技在市场的占有率为 9.1%,仅次于科达利的 23.9%.
需要注意的是,在 2022 年,公司因部分产品缺陷导致客户损失,赔偿金额超过 4400 万元,对其当年净利润造成了冲击。同时,震裕科技还持续在电机铁芯业务中与多家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震裕科技终于在 2024 年迎来了业绩反转。根据业绩预告,全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 2.2 亿至 2.8 亿元,同比增长四到五倍,其绝对值也堪称历史新高。这一转机与锂电池结构件业务的复苏密切相关。目前,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均达到新高,分别为 13.16% 和 3.44%,但盈利水平仍显偏低。
机器人业务的新机遇
对于震裕科技而言,未来看点无疑在于其人形机器人业务。这一新兴领域正在快速扩展。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整体丝杠产品,并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现在,他们已经建立了一条每日产能达 50 套的半自动产线,第二条产线也在建设中,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这条全自动产线的设计产能将高达每日 100 套。
在客户方面,震裕科技已向两家机器人制造商提供了样品,并成功通过了客户的性能测试。此外,震裕科技在机器人行业的竞争者还包括双林股份、五洲新春等,这些企业在丝杠行业都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
震裕科技目前正处于这一市场的第二梯队,其技术和工艺都与之前的业务高度契合,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行业内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竞争的关键期,未来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面临的风险
虽然震裕科技业绩显著反转,预计未来将持续受到市场关注,但也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首先,整个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成熟度和量产能力仍需逐步验证,若进展不如预期,可能导致估值出现大幅回落。其次,A 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表现。
今年春节后,人形机器人行业逐渐受到投资者热捧,市场情绪不错,推高了整体估值。然而,未来可能面临大环境的挑战,如税收政策的变动及市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再评估,这些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尽管如此,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萌芽期向成长期的转变,而震裕科技则有望在这一进程中分得一杯羹。因此,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将有助于投资者把握住未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