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下经济周期复杂,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跑赢自己,是每个企业都需思考的问题。在这场跨周期征战中,科技企业的技术持续进化是永恒命题。9 月 23 日,一场围绕“技术进化论”主题的思想碰撞在“2022 年度 21 世纪科技峰会”上展开,众多院士、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
峰会上,与会嘉宾达成共识,数字经济是不可逆趋势,但离不开现实应用场景。持续投入研发、攻坚前沿科技,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数字技术利用,是企业应对当下与未来的关键。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指出要将人口红利转换为创新红利,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提出发挥“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作用,通过感知、挖掘和盘活数据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确定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认为虚拟现实与实际技术结合是划时代革命,能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周期,助力企业自主创新。
人类对未来探索不止,技术迭代浪潮汹涌。伟大企业皆为创新产物,虽创新有风险,但总有企业引领前行。科学家们给出了未来技术方向。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元宇宙是跨界技术融合的新型社会形态,网、算、智、链是其发展基石。腾讯杰出科学家刘杉认为沉浸式媒体技术可实现物理与虚拟世界融合共生,是颠覆性趋势。清华大学教授周伯文称构建多模态基础模型成为人工智能热点与前沿,且多模态融合外,自监督学习在下游任务中被广泛应用。思尔实验室主任李世鹏指出深度学习依赖数据收集,限制了人工智能发展,科学界正探索优化算法减轻数据依赖,如模型压缩等方法。蚂蚁集团副总裁赵闻飙表示安全科技在数字化时代作用重大,正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实融合为传统产业带来增长红利,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的新路径”圆桌对话中,能链碳中和业务负责人翟宇博表示数字化进程进入深水区,企业利用数字化改造自身。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给出数据,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45.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约 40%,其中产业数字化比重占数字经济整体规模的 80%。用友集团副总裁郭金铜提出企业数智化转型受持续创新、变革、生态和技术能力制约。Avaya 大中华区总裁富莉莉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架构和资金投入挑战。美团科技促进中心总经理赫建营强调应加大对数字化应用人才的培养。
科技创新需依托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是实体产业升级路径。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郭为指出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是积累数据资产,思考如何将业务数据转化为数据业务化。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以中兴实践为例,说明业务部门优化变革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中兴通讯提炼出通用数字化转型方法论。TCL 科技集团首席运营官王成表示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高质量发展是新主题,要在现有基础上承接高端制造。
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多从中小企业成长起来,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跨越发展之路。在“穿越周期:探解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模型”圆桌对话中,联想中国区基础设施业务商业客户总经理张妮娜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创新基因,发展“专精特新”可提升国内薄弱产业。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会峰分析今年“专精特新”企业的五个特点。张妮娜指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专精特新”企业明珞装备的副总裁雷鸣认为中小企业应抓住政策红利,提升产品竞争力并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金蝶中国助理总裁林法成认为能高速增长的中小企业可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支撑其应对经济周期影响。
峰会上,21 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经济课题组发布《2022 年大国创新之专精特新 30 强指数研究报告》及《2022 年科技龙头专精特新能力指数报告》。“30 强报告”评选出专精特新 30 强名单,排名前 10 的企业分别是南钢股份、诺唯赞、嘉元科技等。《2022 年科技龙头专精特新能力指数报告》得出中兴、腾讯、联想为科技龙头专精特新能力值前三甲。从行业看,硬科技企业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占优,报告认为这与政策导向一致,关注中高端制造业核心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叠加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关注,有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