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 复刻“华为路径”,前景究竟如何?

2次阅读

共计 22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复刻“华为路径”这件事上,OPPO 和 vivo 可谓不遗余力。今年 4 月,vivo 发布首款折叠机,9 月底又迅速推出第二代升级款。这几年,vivo 不断补齐研发短板,招募众多芯片研发人员,还成立了 vivo 中央研究院,科技创新成为其新目标。OPPO 同样积极,去年发布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今年又推出自研跨端系统潘塔纳尔。不过,想成为下一个“华为”并非易事。尽管 2019 年华为让出部分市场份额,但 OPPO、vivo 在高端手机市场仍难觅身影。

1. OPPO、vivo 讲起了新故事

国庆假期前,vivo 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X Fold 系列的高配版本 X Fold+。作为高配版,它在芯片、续航、影像等方面再次升级。核心处理器上,vivo 与高通合作,推出骁龙 8+ 定制 SPU 安全芯片,采用更先进的 4nm 工艺制程,性能更强且功耗更低。在续航和充电方面,vivo X Fold+ 也表现出色,内置等效 4730mAh 电池,支持 80W 有线充电和 50W 无线充电。影像能力一直是 vivo 的卖点,X Fold+ 配备蔡司全焦段旗舰四摄,还搭载蔡司 T* 镀膜,提升画质和色彩还原度。从这些核心配置可以看出,vivo 力求通过这款折叠屏手机突出自身技术属性,这也是其近年来向技术标签靠拢的体现。

2022 年新春致辞上,vivo 创始人沈炜称 2021 年可能是 vivo 的质变元年。这一年,vivo 加大对前沿技术、基础能力的探索与投入,成立了“vivo 中央研究院”,并相继建立多个先进的新技术实验室与研究所。科技创新逐渐成为 vivo 的重要标签。

与 vivo 展示科技实力不同,OPPO 更想转型成为生态型企业。2019 年,OPPO 创始人陈明永表示 OPPO 早已不只是手机公司,智能手机是服务用户的载体,未来行业将无纯粹意义上的手机企业。今年 8 月 30 日,OPPO 推出自研跨端系统潘塔纳尔,它不是操作系统,而是介于操作系统与应用之间的“中间件”,属于 OPPO ColorOS 系统的一部分,目的是实现万物互融。OPPO 基于安卓、Linux、RTOS 做中间件,具有跨操作系统的特点,可布置到 Windows、Mac 上,开发者接入门槛较低,但互联效率可能稍低,用户体验或许会受影响。当 OPPO 打造生态、vivo 秀科技实力时,它们在成为“华为”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但这只是第一步。

2. 想成为下一个“华为”,OPPO、vivo 还需恶补技术

华为 2004 年进入手机行业,在 2004 – 2011 年走定制机、低端机模式。2010 年,任正非明确将华为终端列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开启自主品牌之路。最初,华为确定 Ascend 系列四大产品线,其中 P 系列和 D 系列走高端旗舰路线,但当时华为在手机行业经验不足,推出的机型市场反响平平。

如今,OPPO、vivo 在高端手机市场面临类似困境。2018 年 OPPO 重启高端 Find 系列,虽硬件堆料足,但销量不佳。2022 年第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份额中,OPPO 仅占 8%。vivo 旗下高端系列 NEX 团队也于 2022 年 3 月被裁撤,NEX 系列除第一代因前沿技术获不错销量外,后续几代表现不佳。与华为凭借核心芯片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不同,OPPO 和 vivo 在核心零部件上优势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

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转折点是 Mate 7,它是首款按压式指纹识别安卓手机,且采用自研麒麟 925 芯片,性能远超其他安卓品牌手机,销量突破 700 万台,使华为迈入高端手机行列。华为还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厂商,在国内折叠屏市场占据高份额。OPPO、vivo 推出折叠机较晚,虽在折叠屏关键零部件上采用自研,但华为已发布第五代折叠屏手机 Mate Xs 2,成为唯一掌握三种折叠技术的厂商,进一步稳固高端形象。OPPO、vivo 若想在高端市场立足,还需拿出更多核心技术,让消费者接受高单价。

3. OPPO、vivo 居安思危,但短期难见成效

陈明永具有危机意识。2019 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陈明永表示未来三年 OPPO 将投入 500 亿研发预算,关注前沿技术,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以提升 OPPO 形象,抢占华为空出的高端市场份额。

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 年 OPPO 发布第一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vivo 也在 2021 年发布自主研发的首款专业影像芯片 vivo V1,并于今年初发布第二代自研芯片 V1+ 和第二代双芯标准,芯片应用领域也有所扩展。今年初,vivo 公开表示芯片研发人员超过 300 人,整体研发人员占比超 75%,全球化研发网络覆盖多个城市。

OPPO、vivo 想摆脱低端标签,在核心领域获得竞争力,但这需要长期投入与耐心。2019 年华为全年研发投入达 1317 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 15.3%,近十年研发费用总计超 6000 亿元,才换来芯片自研能力的成熟。OPPO 和 vivo 在芯片自研方面刚起步,必然会经历华为曾走过的弯路,但技术突破对厂商意义重大。

除技术能力外,生态也是 OPPO、vivo 急于构建的体系。它们布局 IoT 领域较晚,均在 2018 年正式涉足。相比之下,小米在 2013 年底就通过投资布局 IoT,华为在 2018 年已成立“华为智选”品牌。不过,IoT 市场规模庞大,后发也有机会。据 IDC 预测,2021 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 6902.6 亿美元,有望在 2026 年达到 1.1 万亿美元。OPPO、vivo 如今丰富自身 IoT 产品,积极吸纳生态合作伙伴。OPPO 和 vivo 试图通过复刻“华为路径”成为下一个“华为”,这条路可行,但投入巨大,它们能否持续投入直至成功,是个考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