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9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当地时间 3 月 3 日,一年一度的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风向标,MWC 2025 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将对未来整个移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荣耀三星领衔,AI 成了“常青树”
近两年,AI 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在深度学习技术发展十余年后,2023 年 ChatGPT 一夜走红,2024 年“百模大战”进入高潮,今年年初 Deepseek 异军突起,AI 全面进入工业化大生产阶段。在去年的 MWC、IFA 以及今年的 CES 等国际展会上,AI 已成为所有科技展会的核心。MWC25 上,AI 的热度更高,成为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明晰趋势。
走进场馆,能明显感受到各家企业对 AI 的高度重视,不少企业甚至将 AI 印在自家 logo 旁。荣耀专门召开“阿尔法战略”发布会,新任 CEO 李健首次公开演讲,展示了对 AI 的全新理解,并宣布未来五年将在 AI 上投资百亿美元。这意味着荣耀将从国际手机巨头转型为 AI 硬件生态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开放、共创、共享的 AI 终端生态。
荣耀在 MWC 的展台“AI 浓度”极高。舞台中央单独设置了 AI 互动区域,参展者可通过荣耀手机体验最新的 AI 技术,包括 AI 图像、AI 助手、AI 生成系统等。与去年相比,今年的 AI 展示在规模和可用性上都有显著提升,这得益于 AI 技术本身的进步,也离不开荣耀在 AI 领域的持续投入。自 2016 年起,荣耀就积极布局 AI 技术,从优化拍照表现到融入系统底层,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
提出“AI For ALL”概念的三星,在今年 MWC 的展出也围绕 AI。然而,三星在“AI 普及”方面已落后于国产厂商。一方面,其 AI 手机的不少功能仅高端旗舰机型才有,如在 MWC25 前夕发布的三星 A56,支持的 AI 功能较为“简陋”。另一方面,用户需拥有一套完整的三星产品才能体验其 AI 服务的优势。
除荣耀和三星外,几乎在三号馆的每个展台都能看到 AI 的身影。这表明 AI 与硬件结合已成为行业共识,谁忽视 AI,谁就可能在竞争中落后。当前市场上的 AI 手机及“AI 硬件”,功能和体验存在大量雷同之处,终端厂商应发挥硬件级、OS 级、生态互联层面的优势,开发 App 开发者无法实现的 AI 功能与服务。
手机影像借外力,小米真我心有灵犀
3 月 3 日的三号馆,小米成为全场焦点。除品牌影响力外,小米还展示了两款重磅产品:小米 Su7 Ultra 和小米模块光学系统。雷科技旗下“专注电动车、更懂智能化”的电车通已对小米 Su7 Ultra 进行深入分析,这里重点介绍“小米模块光学系统”。
此前发布的小米 15 Ultra 作为主打“夜神”的影像旗舰,备受行业关注。小米通过与徕卡合作升级影像算法,已成为安卓阵营中影像能力较强的品牌之一。在此基础上,小米以外接套装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好玩的专业影像解决方案,如 MWC 上展示的“小米模块光学系统”。该系统由独立的传感器和镜头组成,通过磁吸方式连接至小米 15 系列手机,借助无线技术与手机通信,并利用手机算力完成图像处理。
这颗镜头配置强大,采用定制的国产光影猎人 X 一亿像素 M4/ 3 图像传感器、等效 35mm 焦距、F1.4 大光圈、支持手动对焦、非 WIFI 链接、支持数据传输、手机端数据处理、计算摄影、支持原生相机应用等,堪称目前“手机市场”中最强的镜头。虽然从外观上看,该方案有些奇特,牺牲了手机的便携性,但为手机影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除了比拼硬件和 AI 算法,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产品设计创新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巧合的是,本届 MWC 上的另一位国产手机厂商真我,也意识到影像“借助外力”的重要性,带来了一款真正意义上能给手机更换专业镜头的概念产品。其原理与小米 12S Ultra 的外接镜头方案相似,但进行了优化。真我搭载定制的一英寸大底传感器,保证基本清晰度和解析力,镜头卡口采用类似专业相机的徕卡 M 卡口,这是当今相机市场中可玩性最高的卡口之一。真我目前提供等效 73 毫米焦距人像镜头和等效 234 毫米焦距长焦镜头,可至高支持 10 倍原生无损变焦。真光学镜头的加入,让真我概念机拥有超高光学放大素质,在景深和清晰度方面有巨大提升。而 M 卡口的高可玩性意味着,真我手机后续或许能直接使用市面上各种 M 卡口镜头,令人期待。
真我的可更换镜头设计、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均体现了市场对高端影像设备的追求。通过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更换镜头,实现全场景覆盖,满足了专业摄影师和普通用户的创作需求。在短视频浪潮下,大众用户对专业拍摄的需求增加,手机厂商通过产品升级来满足这一需求,“专业技术大众化,大众产品专业化”已成为手机影像及诸多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
AI 与通信网络互相促进
在雷科技发布的 MWC 前瞻中推测,AI 和通信将是本次 MWC 25 的最大亮点,从展会上的情况来看,这一猜测得到了验证。以华为、中兴为首的终端厂商和运营商,在 MWC 25 上公布了各自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华为向来是 MWC 的重要参与者,今年将重点放在了移动通信上。华为董事、ICT 业务集团 CEO 杨超斌发布的“AI-Centric Network 方案”值得关注。该方案基于 AI 特性,有效提升网络连接速率和智能性,为未来复杂多样的智能终端提供技术支持。例如,AI 能自主学习,不断适应通信网络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自主预测行为、智能分配资源,避免网络拥塞,提升用户网络体验,同时大幅节省资源,降低运营商运维成本。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 MWC 25 的展示也体现了 AI 与通信结合的理念。以中国电信为例,其展示了首个基于 800G 的广域智算中心,借助 AI RAN 能力的深度赋能,实现 AI 与无线接入网络的深度融合,为 AI 手机、AI 家庭等多种应用场景提供更好的网络基础设施。
DeepSeek 引发“AI 工业化浪潮”,AI 技术加速进入各行各业,每个场景都需要更强大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5G- A 网络的高带宽和高速率能快速传输和处理 AI 大模型训练所需的大量数据;智能交通网络等云端高度协同、需要实时决策的场景,也需要 5G- A 甚至 6G 网络的实时能力。5G 后,网络升级不再单纯比拼“速率 / 容量 / 时延”,而是更注重贴合场景的个性化网络服务能力,AI 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无论是 5G- A 还是概念中的 6G,都在与 AI 结合构建更自适应的 AI 通信网络。
高通联发科,猛攻通信基带芯片
在 MWC 上,芯片厂商是核心参展商。通信网络的运行依赖芯片算力,芯片也是科技产业的基石。今年 MWC,联发科与高通的展台令人印象深刻。
前段时间发布的 iPhone 16e 首次采用苹果自研的 5G 通信基带芯片 C1,通信基带芯片对手机综合体验至关重要。在 MWC25,联发科推出了 5G- A 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 M90 基带芯片,遵循 3GPP Release 17 和 Release 18 标准,最高可提供 12Gbps 的下行传输速率,支持 Sub-6GHz 和毫米波网络连接,并具备 5G 双卡双通、双数据传输功能。
通信基带芯片升级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更强的网络服务,如更快的速度;另一个目的是降低功耗。随着网络不断升级,手机耗电量持续增加,谁能解决网络基带的高功耗问题,谁就能提升手机及设备的续航表现。联发科展台展示的“MEDIATEK Ultra Power Save Envelope”就是针对功耗问题的方案,它可大幅降低芯片接收信号时的功耗。通信是手机“耗电”的核心模块,手机信号不稳定时,发射功率加大,基带单元和射频接收机功耗明显增加,导致电量下滑更快。联发科的方案通过在射频集成电路中加入辅助系统,让手机芯片在信号不稳定时根据信号波动自动调节功率,从而更省电,相比主流方案,功耗降低约 25%。
高通在 MWC 上一口气发布了多款调制解调器、更先进的 5G 开放式 RAN(O-RAN)解决方案以及高通跃龙第四代固定无线接入(FWA)平台至尊版,在网络体验、上下行速率以及集成算力方面都有质的提升。在推动网络升级方面,高通和联发科都不遗余力。从 MWC 的展示可以看出,芯片巨头们在持续提升 CPU、GPU 等核心计算芯片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强化通信、连接、图像、AI 等场景下的专业芯片实力。
不用炫酷,设计有巧思就是好产品
MWC25 上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存储巨头江波龙展示了全球首款支持蓝牙连接的移动固态硬盘,并创新性地加入“蓝牙解锁隐形存储空间”功能。用户使用手机蓝牙连接硬盘并输入密码后,才能看到被隐藏的存储空间,这一设计既实用又保障了数据安全。
中兴在 MWC25 带来了多款新品,其中 Nubia Music 2 和 Nubia Flip 2 较为突出。Nubia Music 2 将巨大的扬声器置于机身背后,外观虽有些突兀,但音质和音效表现出色,是一款外放神器,适用于多种场景。Nubia Flip 2 是 MWC24 上展示的 Flip 5G 迭代款,第一代以“价格亲民”著称,是门槛最低的折叠屏手机,新一代产品解决了部分用户对质感和手感的吐槽,功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准,预计将延续“普惠”定价模式,推动折叠屏手机普及。
更加务实的 MWC,透露了技术的真谛
第一天逛展后最大的感受是,MWC 变得更加务实。去年的 MWC 有许多“概念产品”甚至“PPT 发布”,如 AI 硬件新物种“Rabbit R1、AI Pin,事后被市场快速淘汰。今年 MWC 上这类“概念产品”减少,虽然 AI 依然无处不在,但展示的产品、方案和理念更加务实。终端厂商、运营商和芯片厂商展示的产品不再追求“炫酷感”,而是具备有用、实用、好用的共同特质。参展商们运用通信、AI、互联网甚至蓝牙技术,以及设计上的巧思,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具体问题。MWC 展现出 2025 年 AI 及技术落地的风向:少一些炫酷,多一些务实,技术应成为能为人所用的工具,这就是技术的真谛。
MWC25 为期四天,后续雷科技报道团还将带来更多现场资讯,见证 AI 大模型、IoT、云计算、5G- A 通信、AI 芯片等技术融合带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