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 AGI 时代的来临,字节跳动重新进军硬件领域,推出了豆包 AI 耳机 Ola Friend,引发了业内外广泛关注。这款耳机不仅具备语音唤醒功能,还能在多个场景中提供智能服务,然而其市场表现却难言理想。
Ola Friend 自 2024 年初上市以来,在京东和淘宝平台的累计销量分别仅为 1 万 + 和 6 千 +,远不及苹果 AirPods 的季度销量。相比之下,AI 眼镜似乎更受市场青睐,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而 AI 耳机则显得相对小众,甚至缺乏专门的电商分类。
AI 耳机的技术定义
声智科技产品副总裁黄赟贺指出,AI 耳机相较于传统 TWS 耳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强大的智能化体验。它不仅需要人工智能与声学算法的深度融合,还需要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质量音质传输,并具备低延迟的语音交互能力。此外,AI 耳机还能提供多元化服务,涵盖教育、办公、娱乐等多个领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图形界面交互到语音交互的转变。
然而,IKKO 联合创始人 Echo Chan 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真正的 AI 硬件应具备独立运算能力和专属操作系统,而不应依赖手机 APP 运行。例如,IKKO 耳机不仅能够独立工作,还内置了丰富的 AI 功能,如会议录音与转写等,而 WISHEE 则致力于打造类似“赛博好友”的生活助理型设备。
硬件与 AI 的平衡艺术
对于 AI 耳机而言,硬件性能与 AI 技术同样重要。未来智能 CPO 柳达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在开发讯飞 AI 会议耳机时,团队最初过于重视软件开发,忽视了硬件优化,导致产品初期反响平平。经过多次迭代后,他们逐渐意识到硬件设计的重要性,并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升续航能力等方式显著改善了用户体验。
柳达提到,AI 耳机的硬件设计需克服诸多技术瓶颈,比如电池容量限制、主动降噪麦克风布局以及散热管理等问题。这些挑战使得硬件制造变得尤为复杂,但也正是这些难题推动了技术创新。例如,讯飞 AI 会议耳机 iFLYBUDS PRO2 通过采用先进的 SiP 封装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有效节省了空间。
未来趋势与市场竞争
尽管当前 AI 耳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一方面,TWS 耳机已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为 AI 耳机的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生成式大模型的应用,AI 耳机有望在语音助手、健康监测等领域开辟全新应用场景。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单一的语音交互模式可能难以快速赢得大众认可。RWKV 联合创始人罗璇认为,结合手势操作与语音交互的混合模式或许更具吸引力。此外,多模态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这意味着 AI 耳机可能会逐步演变为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综合智能终端。
可以预见的是,AI 硬件行业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一方面,大厂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正在加速布局;另一方面,初创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差异化突破口。对于那些既懂软件又精通硬件的团队来说,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