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市场七年变局,谁能打破行业旧格局?

5次阅读

共计 139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AR 行业回暖,消费市场成为新焦点

七年过去,增强现实(AR)市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今年 5 月,一段来自谷歌 I / O 大会的 AR 眼镜搭配实时语言翻译的概念视频火爆网络,激发了大众对 AR 的兴趣。随后,知名创业者罗永浩宣布全身心投入 AR 领域,令这一话题迅速升温,成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讨论焦点。

不仅仅是热度回升,市场数据显示,消费级 AR 眼镜的动向更加明显。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四家厂商陆续发布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新款 AR 眼镜,在电商平台销售表现屡创新高。这表明,AR 正从企业级市场逐步向消费级市场深入。秋季新一波产品发布,则更加凸显企业对消费级 AR 的信心和探索。

Meta Lens 引领户外 AR 新风潮

10 月 17 日,国内厂商李未可通过线上发布会推出了全球首款户外可穿戴的双目 AR 眼镜——Meta Lens。这款产品创新性地将数字人技术整合于 AR 眼镜,真正实现了数字人与现实环境的融合,在硬件侧也成功打造出适用于户外环境的高亮度显示技术。

李未可团队深刻认识到,AR 眼镜的未来在于突破室内环境限制,走向更广泛的户外使用场景。与虚拟现实(VR)主要聚焦虚拟世界的沉浸体验不同,AR 强调虚拟对象和现实世界的无缝融合,因此户外应用成为其差异化优势所在。

AR 与 VR:元宇宙的双重入口

在探索元宇宙的过程中,AR 与 VR 似乎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柱。然而,从市场出货量上看,VR 眼镜已经达到千万台级别,而 AR 眼镜的销量尚不足 30 万台,明显还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AR 的优势不容忽视。其显示直观、互动性强且门槛较低,随着设备向轻量化和便捷化发展,使用场景将不断扩大。苹果 CEO 库克和 Niantic CEO 约翰·汉克等业内大佬也多次表达对 AR 的看好,认为 AR 有助于人们更好融入现实生活,而非脱离现实。

硬件创新助力突破使用壁垒

李未可的 Meta Lens 采用了独创的 binoculars 双目 AR 显示系统 ,由 Micro LED 微型显示屏和双目衍射光波导组成。这一组合不仅大幅提升了输出亮度,保障户外可视性,还通过低密度玻璃减轻镜片厚度,提升佩戴舒适度。

此外,为避免长时间单目佩戴导致眼疲劳,Meta Lens 创新地采用了分光棱镜将光束分为左右双目显示,平衡视觉效果,降低眩晕感。整机搭载骁龙 4100 可穿戴平台,配备 eSIM 实现 4G 联网,支持云端运算,大幅增强便携性和多场景适用性。

数字人助力 AR 产品打造情感连接

除了硬件革新,李未可还融合了数字人技术。自 2021 年发布同名数字虚拟人以来,李未可以数字人作为品牌形象,拉近与年轻用户的距离。此次 Meta Lens 发布会中,数字人零下和小柯作为虚拟领航员出现,能提供导航、音乐播放和第一视角摄像等个性化服务。

通过语音交互和情绪化设计,数字人不仅降低了产品门槛,还增强用户的情感黏性和使用互动体验。这种软硬结合的做法,为元宇宙时代的 AR 设备赋予了情绪价值,构筑了硬件之外的“数字情感”新空间。

未来已来:AR 市场的全新篇章

从技术到内容,从硬件到数字人,李未可展示了全面布局未来元宇宙核心要素的雄心。创始人茹忆展望数字人将向更深层次的情感交互发展,透过理解用户情绪来提供情绪支持,建立心理认同。

而轻便、适用性广的 AR 眼镜正逐步拓展人们在工作、娱乐、社交中的场景,实现随时随地的沉浸计算体验。正如李未可所诠释,握紧硬件的“船票”,同时执掌数字人的“指南针”,新一代 AR 企业正在重绘行业蓝图,引领我们进入元宇宙的新航程。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