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苹果与阿里牵手的消息引爆行业,标志着 AI 手机竞争进入全新阶段。作为全球两大顶尖科技品牌的联手,这一合作不仅吸引了外界目光,也引发了对 AI 手机未来走向的广泛讨论。
从大背景看,AI 手机的赛道正在迅速升温。在三星宣布选用智谱 AI 的 GLM 模型后,苹果的举动迅速跟进,选择与中国大模型领军企业阿里合作。这一系列动态表明,AI 能力正逐步成为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尽管技术热度攀升,AI 手机的实际落地效果却并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根据市场反馈,多数消费者仍将 AI 视为一种“噱头”,而非换机的主要驱动力。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 iPhone 用户和八成以上的三星用户认为,AI 功能对提升使用体验帮助有限。而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使得 AI 手机的普及面临一定挑战。
大模型的背书效应
尽管如此,大模型厂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阿里这样的大模型厂商而言,与苹果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证明,更是一种品牌背书。依托苹果庞大的用户群体,阿里有机会进一步拓展 B 端市场,同时提升自身技术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厂商也迅速响应,争相接入 DeepSeek 等大模型。这种现象背后,更多是基于品牌效应的考量。华为、荣耀、OPPO 等厂商纷纷推出 AI 相关功能,试图通过技术差异化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这些努力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销量,仍是未知数。
技术瓶颈与品牌博弈
从技术角度来看,AI 手机的功能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以苹果为例,其主打的五项 AI 能力——书写工具、图片生成、语音搜索、邮件摘要等,虽然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但尚未形成颠覆性创新。相比之下,国产厂商在修图、问答等基础功能上的表现也较为类似,缺乏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此外,大模型厂商之间竞争激烈,阿里虽凭借 Qwen 2.5-Max 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但仍需面对 DeepSeek 等强劲对手的挑战。而百度、腾讯等巨头的参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AI 即服务
Canalys 的研究指出,AI 手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AI 即功能”、“AI 即服务”和“AI 即界面”。目前,大部分厂商已迈入第一阶段,通过内置 AI 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还需进入第二阶段,即打造基于 AI Agent 的服务体系。
从长远来看,AI 手机的竞争核心将从单一功能转向综合服务能力。能否构建开放的 AI 生态系统,将是决定厂商成败的关键因素。而现阶段,无论阿里还是 DeepSeek,都只是在为这一目标铺路。
综上所述,苹果与阿里合作的标志性意义不容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 AI 手机的春天已经到来。从功能到服务,从技术到生态,厂商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I 手机的未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