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引发热议,从业者各抒己见

8次阅读

共计 9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AI 绘画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AI 绘画的起源与原理

一切源于一篇名为《Denoising Diffusion Implicit Models》的论文,它显著改进了 AI 绘画算法,大幅提升了出图质量和效率。其基础原理是将成品图片 A“还原”成草稿,再据此细化线稿、上色生成图片 B,所以 A 和 B 有相似性。这条技术路线引爆了行业,改变了人们对 AI 的看法,让人类开始思考 AI 是否会取代人类画师。

从业者观点

陈嘉 ,26 岁自由画师。曾历经波折,最终成为自由画师,靠接插画和漫画单子为生。然而,AI 绘画的出现让她陷入焦虑,担心接不到单子。她梦想创作自己的漫画,也设想过利用 AI 节省成本,但又因编剧能力等问题陷入低落。面对“如果接不到单怎么办”的问题,她没有答案。

风铃 ,21 岁油画系在校生。小学接触绘画后便爱上,立志成为油画家。她认为油画是最不易受 AI 冲击的行业,AI 虽能高效完成一些画作,但无法真正理解艺术。创作灵感源于人类需求,人类画师会融入个人情感和特征,而 AI 没有。她觉得 AI 对自己梦想影响不大,还在朋友圈表达了对 AI 强大创作能力的独特看法。

阿星 ,24 岁科学可视化从业者。看到 AI 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一等奖深感震惊,其进化速度之快让他恐惧。他尝试将 AI 绘画应用于工作却失败,意识到 AI 作画底层逻辑与人类不同,如不会画手。他在社交平台分享看法后,收到中学生绘画小白的诉苦和“技术沙文主义者”的争议,这也促使他产生重拾纯艺术之心的想法。

积敏 ,33 岁 AI 作画师。国内最早从事 AI 绘画的一批人之一,他认为 AI 绘画不是简单拼接,而是创造。他虽清楚 AI 存在画不出三视图等问题,但觉得短期内难完善。他笃定自己不会被 AI 取代,也不认同底层画师会被取代的观点。

薇安 ,26 岁室内设计师。将 AI 绘画作为兴趣,一周制作一两幅作品。她认为 AI 绘画在工作中帮不到自己,但能带来意外惊喜。她不恐惧 AI 绘画,担心人类会过度依赖它。

AI 绘画的未来

关于 AI 绘画的讨论中,“感觉自己像工业革命时的纺织厂工人,眼看被机器取代却无奈”这种无力感很普遍。众生对 AI 绘画反应各异,但能确定的是 AI 会继续进化。画师们即便训练用 AI 辅助作画,也担心几年后 AI 能直接准确出图。人类适应工具,若工具演进速度超人类适应和学习速度,学习的意义就值得思考。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见得 AI 就能“取代”人类,就像料理包未砸厨师的锅一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