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2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整体市场呈现下滑态势的大背景之下,苹果公司的增长放缓现象反倒显得颇为亮眼。
就在两天之前,谷歌和微软率先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其中,谷歌的营收同比增速仅为 6%,微软则同比增长 10.6%,然而令人关注的是,两家公司的盈利同比均出现了双位数的下滑。财报发布之后,两家公司的股价双双下跌,跌幅将近 8%。
亚马逊和 Meta 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亚马逊财报发布后,其股价崩跌一度达到 16%,创下了 2006 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Meta 更是狂泻 24%,市值大幅缩水至不到 3500 亿美元,与亚马逊的 1.13 万亿美元市值相比差距明显,更遑论与苹果的 2.4 万亿美元市值相提并论。
今日一早,苹果发布了 2022 财年第四季度报告,也就是今年的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苹果整体营收达到了创纪录的 9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8%,盈利为 2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略超分析师的预期。
即便如此,在财报发布之后,苹果股价还是下跌了超过 3%,这其中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对整体环境的看衰。苹果首席财务官 Luca Maestri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比我们在上季度初预想的要好。”
Maestri 进一步指出,汇率波动对苹果以及所有跨国公司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以日本市场为例,就在上月,苹果宣布旗下产品在日本市场全线涨价,其中 iPhone 13 的售价上调了 20%。
实际上,苹果的这份财报表现已经比绝大部分人预期的要好,就连 WSJ 都用 “ 坚韧 ” 二字来形容苹果。在手机市场寒冬之中,苹果可谓一枝独秀。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 Canalys 近期发布的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全球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 9%,这意味着少卖了 6000 多万台,这也是自 2014 年以来最糟糕的三季度表现;中国市场更是同比下跌 11%,整体出货量只剩下 7000 万台。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苹果显然顶住了压力。其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 15% 提升到了 18%,成为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的。在中国市场,除了苹果出货量同比增长 36% 之外,小米、OPPO、vivo 和荣耀都经历了双位数的下滑,其中 OPPO 下滑最为严重,达到了 27%。
不过,整个中国手机市场的萎缩还是对 iPhone 的全球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前增长最快的大中华区上季度仅录得 6.2% 的增长。与之相反,苹果在亚太市场取得了同比 22.7% 的爆炸性增长,在美洲市场也有 8.1% 的增长。
另据美国消费者情报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今年 6 月 iPhone 的平均售价已经从 2019 年 9 月的 783 美元(约合 5664 元人民币)上涨到了 954 美元(约合 6901 元人民币)。售价的上涨以及跑赢大盘的销售数据,都在推动着 iPhone 所带来的收入增长。
据财报显示,iPhone 的销售收入依然是苹果公司整体收入的最大来源,占比高达 47%。即便在去年同期 39% 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第三季度 iPhone 的收入依然同比增长 9.7%,达到了 426 亿美元。
然而,iPhone 并非没有问题。据多方报道,最新发布的 iPhone 14 和 iPhone 14 Plus 在销量上表现不佳,供应链也传出了对苹果砍单的担忧。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估算,iPhone 14 Pro/Pro Max 要占目前 14 系列总销量的 60%,要知道这两款机型的起售价分别高达 7999 元和 9999 元。
仔细分析,苹果为了拉开 Pro 版和标准版的差异,不仅在标准版用上前代的 A15 芯片,屏幕刷新率也迟迟没有跟进主流的 120Hz,甚至于外观的变化都没有带到标准版。
以过去的经验来看,新 iPhone 外观设计的变化往往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不同于媒体,普通消费者对那些更直观的变化更为在意,也更愿意为此掏钱购买。
这也并非苹果第一次遭遇标准版卖不好的情况,尤其是在苹果决定从 iPhone X 开始不再每年只发布两款 iPhone 之后。到了 iPhone 12,更是一次发布四款机型:12 mini,12,12 Pro,12 Pro Max。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mini 型号由于销量表现太差直接被砍掉。
Mac 和 iPad: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上季度苹果的另一个主要增长点便是电脑业务。相较于 iPhone,Mac 和 iPad 占苹果整体收入的比重不算高,但合起来也达到了 21%。不过,两者在营收表现上存在不小的差异。
首先来看 Mac 对用户的吸引力。受益于 M 系列芯片所带来的产品竞争优势,Mac 上季度直接带来了 115 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 25%。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近一半的收入都是来自新的 Mac 用户,而非从旧 Mac 产品升级而来。苹果还表示,另一个推动 Mac 业务增长的原因是此前因生产问题被积压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得到了改善。
相比之下,和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整个 PC 市场的其他玩家都在经历持续的震荡。就连微软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警告投资者,“ 电脑需求疲软将持续影响 Windows 业务的表现。”
此外,苹果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的升级款。
而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新款产品的 iPad 业务表现欠佳,收入再次同比下滑 13.1%,降至 71 亿美元。库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这主要是生产问题而非 iPad 的需求问题,而且 iPad 发布时间从 9 月改到 10 月也影响了过去三个月的销售。
同时,The Information 本周的消息指出,苹果已经计划推出一款 16 英寸版本的 iPad Pro,预计将在明年第四季度发布。
这再次印证了苹果对 Mac 和 iPad 两条产品线的规划思路。从 iPadOS 推出开始,就能明显看出苹果试图让 iPad 和 Mac 逐渐靠近 —— 芯片架构上的统一,UI 和功能上的趋同,包括最近的 “ 台前调度 ” 功能。而在尺寸上,除了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16 英寸版 iPad 也要来了。
当然,这倒不是说 Mac 和 iPad 就要合并。可以相信,在生态还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两条产品线还将并行很长一段时间,但互相之间的融合却是苹果已然在推进的工作。
苹果的下一个增长奇迹
苹果从 2016 年就开始了服务转型的进程,到如今整个服务业务的收入已经等同于 Mac+iPad 的收入,占比 21%。但上季度 5% 的同比增速显然不尽如人意,尤其考虑到苹果平台上付费订阅量已经超过 9 亿。苹果对此的解释是内容授权成本的增加,为此在本周就调高了苹果音乐和 TV+ 的订阅价格。
不仅如此,本周苹果还在 App Store 增加了两个重要广告位,随即就引来了大量的批评与抱怨,主要针对赌博类广告及不符合年龄分级的内容。
次日苹果才删除相关广告,苹果发言人也承认了情况的存在。但出于对苹果广告的担忧,已经有人担心 iPhone 14 Pro 上的动态岛也会出现广告。
从长期来看,苹果的下一个增长奇迹或许要从可穿戴设备中去寻找。库克至少从 2016 年就公开表达了对 AR 的兴趣,并逐步成为了 “AR 的头号粉丝 ”,将 AR 视为和智能手机一样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域。
说白了,AR 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回顾个人计算平台的历史可以发现,从 PC 到智能手机,苹果从未错过一代计算平台 —— 从 1976 年的 Apple I 到 2007 年的初代 iPhone,自然也不会放过 AR。乔布斯在 2010 年向外界解释苹果从电脑公司转向手机公司时谈到:重要的是,得由我们发起转型,就像克里斯坦森提出的 “ 创新者窘境 ”—— 发明一个东西的人往往也是最晚看到尽头的人。我们显然不希望被甩在后面。
事实上,苹果也早已开启了相关布局,比如 AirPods 的空间音频,Apple Watch 的健康监控以及 iPhone Pro 系列和 iPad Pro 上 “ 看似无用 ” 的 LiDAR 摄像头,此外还有核心的芯片。
包括郭明錤、The Information 以及彭博社等信源都表示,苹果预计在 2025 年才会推出库克心心念念的 AR 设备。在此之前,苹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先发布一款 VR 产品,预计支持 MR 应用,将搭载一颗 M2 芯片以及 16GB 内存,此外还可能搭载一颗负责处理设备传感器数据的次级芯片。
或许,这块业务才是苹果的下一个增长奇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