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科技背后的真相与代工产业的未来

7次阅读

共计 119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富士康,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代工厂,给人的印象似乎并不太好。在大陆的三十多年里,“打工诗人”许立志、十三连跳、流水线上的张全蛋,以及高速公路上绵延的车队,这些画面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外界普遍认为,富士康是人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只是苹果的组装厂,缺乏核心技术。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铁打的苹果,流水的供应链

在苹果的供应链体系中,竞争异常激烈。机壳 / 盖板领域有瑞声科技、欧菲光等;耳机 / 声学领域有信维通信、立讯精密等;整机组装领域除富士康外,还有比亚迪、立讯精密等。苹果产品迭代升级,新入局者订单暴涨,老伙计则可能黯然离场。但苹果也面临着三星、高通、台积电等强大对手,而富士康始终是其重要伙伴。自郭台铭将第一台 iPhone 交给乔布斯,富士康便一直陪伴左右,至今仍是苹果全球最大代工厂。iPhone X 时,富士康独占九成订单,iPhone 14 系列,它仍占据七成生产份额。

从苹果产业链看,劳动力成本占比小,上游核心零部件如台积电芯片、三星屏幕等成本高,所以有人认为代工厂没核心技术,中国应发展像三星、台积电、ASML 这样的科技企业。但乔布斯选择富士康,不仅因其代工品质,更因其灵活生产线和对精密模具、自动化等的强大掌控力。

良率、利润率一对冤家

郭台铭称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虽设备二流,但苹果会要求或帮助采购如阿美特克白光干涉仪。而苹果作为一流客户,服务好、执行快、规模大、产品力有保证,这使得“富士康最大的护城河是苹果”的说法很有市场。鸿海集团在财报中也提到自身竞争优势,如全球布局完整、产能庞大等。

在代工领域,产能和良率比技术更重要,是代工厂的“核心技术”。近年来,苹果产业链向越南、印度转移产能,立讯精密等代工厂崛起。立讯精密因良率提高,在 iPhone 代工总量比例不断上升,如 AirPods 订单从英业达转至立讯精密后,良率接近 100%。但立讯精密利润率却未随订单和产能增长,2022 年第三季度,营收增长高,毛利率和净利率却下降。代工厂要解决良率和利润率,需靠精益生产和渐进式创新,像富士康的“精密开模技术”“垂直整合能力”,能以低成本、好工艺、短交付时间脱颖而出。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过去苹果赚钱,代工厂能分一杯羹,如今竞争激烈,谁能提高良率和利润,谁就能笑到最后。美国已开始警惕中国代工厂崛起,如 iPhone X 中中国附加值比例十年间从不到 3.6% 升至 25%。有人将富士康比作一万块,三星、台积电等比作一百万。经济学里的“贫困陷阱”指出,穷人因抗风险能力差,常选择即时高回报消费而陷入贫困。现阶段,台积电、ASML 等虽强大,但中国不能忽视整机代工厂等产业链下游企业。华为、小米等手机创新背后,有豪威科技等产业链企业支持。中国制造业优势由千千万万打工人积累而来,代工厂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变为“创造”的根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