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VR头显为何难逃吃灰命运?

18次阅读

共计 219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现阶段,所有 VR 头显似乎都难以逃脱吃灰的命运,这一残酷现实背后,是众多头显玩家对未来计算平台的殷切期望与缓慢发展之间的巨大落差。

Meta 的 Oculus Quest Pro:概念车般的存在

在元宇宙领域投入巨大的 Meta,今年推出了 Oculus Quest Pro。尽管这款产品配备了 Pancake 透镜、眼球追踪、面部追踪、彩色透视等先进技术,性能看似强大,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为实现这些功能,它配备了 16 个摄像头,导致续航时间比上一代更短;重量高达 722 克,给用户带来沉重负担;售价更是高达 1500 美元,将用户群体锁定在极小的尝鲜圈层内。因此,Oculus Quest Pro 本质上就像汽车行业的概念车,有着不实用的噱头、遥不可及的价格,虽被量产,但难以接近大众消费者,无法为 Meta 带来直接业务增量,更多是对未来技术的预演。

Meta 的财务困境与 Quest 2 的真实使用情况

从 Meta 的财务状况来看,其虚拟现实业务在 Q3 财报中营收为 2.85 亿美元,亏损却高达 36.7 亿美元,仍在大幅烧钱。烧钱主要源于高额研发成本和硬件头显低于成本的售价。过去一年,Oculus Quest2 销量约 800 万台,而 Meta 的 Reality Labs 亏损达 102 亿美元,每卖出一台亏损 1275 元。Meta 试图通过低价硬件吸引用户,依靠软件盈利,但 Quest 商店中的游戏与主机游戏相比差距明显,唯一值得一提的《半衰期:艾利克斯》还需连 PC 主机才能玩。尽管 Quest2 累计销量超 1000 万台,但真实使用时长和频次极低。据《华尔街日报》报道,Meta 旗下 VR 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月活跃用户仅 20 万,与销量形成巨大反差,该平台宛如一座“赛博鬼城”。此前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上晒出的虚拟形象照片也遭到大量吐槽。这表明,吸引尝鲜用户容易,让消费者持续使用才是难题。事实上,Oculus 和三星合作的 Gear VR 销量早在 2017 年就超 500 万台,但仍难逃吃灰命运。

PICO:国内 VR 市场的探索者

PICO 作为字节跳动收购的硬件厂商,成为其探索虚拟现实的桥头堡。从今年发布的 PICO4 来看,在产品层面有明显进步,硬件参数更高、重量更轻、设计更舒适、定价更激进,处于国内 VR 硬件第一梯队。然而,PICO4 要撬动国内冷清的 VR 市场并非易事。在内容层面,它与 Quest 生态仍有较大差距,商店游戏和应用的丰富性及完成度都有待提高。尽管 PICO4 强调不含头带的前端部分为 295 克,但整机重量达 596 克,仅重量分布更均匀,总重量未大幅减小。此外,内容建设需要时间,国内 VR 生态的差距和短板难以短时间补齐。PICO 将销量目标定在百万级别,但国外 Quest 销量已破千万,100 万的目标仍显不足。对于绝大多数非 VR 爱好者来说,PICO4 大概率买回去玩不超过一周就会被闲置,难逃吃灰和闲鱼的命运。

VR 硬件与软件协同的困境

目前通往元宇宙的 XR 技术尚处初级阶段,硬件需多维度、大幅度、快速更新以适应实际需求,这对硬件是极大挑战,对软件开发者而言同样是灾难。手机硬件更新是单维度、小幅度的,应用软件适配简单,而 VR 设备每次更新涉及算力、视场角、分辨率、刷新率、控制方式、输入输出方式等多个维度,软件为适应新硬件往往需推倒重来,无法像手机软件那样快速适配。过去 6 年,Oculus 旗下先后发布了 Oculus rift、Gear VR、Oculus Go、Oculus Quest、Oculus Quest Pro 五种硬件,它们差异巨大,应用商店都分开,给软件开发商带来极大困扰。因此,VR 硬件现阶段存在急需升级的硬件与难以快速迭代的软件之间的矛盾。

VR 行业的未来探索期

按目前综合技术进度,头显要征服更多消费者,在重量、性能、续航、价格和内容上还需大幅提升,这需要很长时间。要打造一款能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甜点”头显机型,如重量 200 克以下、单眼 4K、120HZ、视场角 120 度、续航 4 小时、价格不超过 2500 的一体式头显,至少还需 4 到 10 年。回顾 HoloLens 和 PS VR 的发布时间及后续进步,可见实现这些条件难度极大。所以,VR 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处于探索期,那些期望它在三五年内扛起下一个计算平台重任的人可能会失望,行业需要持久的耐心。

苹果头显:难以短期内大众化

有人认为苹果头显发布能让行业火起来。苹果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王者,技术实力和产品定义能力卓越,入局将为 XR 行业注入强心针。其优势在于软硬集成程度高,有优秀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开发经验,且用户导向的产品定义能力强。然而,据产业链消息,苹果首款头显售价约 3000 美金,因头显配件需高规格元器件,成本难压缩,如此高昂定价注定短期内无法走向大众。目前 VR 头显存在性能不足问题,性能强大、功耗低且价格便宜的头显芯片仍需业界努力。苹果头显初期只是少数人尝鲜的产品,要实现大众化还需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行业发展趋势与参与者的努力

人类生活数字化朝着更沉浸方向演进,对技术发展提出新要求。目前 XR 硬件行业中的“红米手机”尚未诞生,Oculus、HoloLens、Pico 等产品仍属探索式的“过渡”产品。可喜的是,Meta、微软、苹果、高通、字节、腾讯等巨头已在该领域加大投入,尽管目前产出无法让普通消费者满意,但它们正推动行业在底层技术、软件架构和应用生态等方面进步。每个为行业艰辛探索的参与者都值得尊敬,消费者也需保持耐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