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9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1 月 15 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终止推进旗下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拆上市计划,并从深交所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这一决定标志着比亚迪半导体两年来的上市努力暂时画上句号。
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的构想起源于 2019 年,彼时比亚迪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首次出现销量下滑;而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也在当年迎来最大幅度的下调,导致比亚迪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业务双双承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从 2017 年的约 30 亿元锐减至 2019 年的 2 亿元。
面对困境,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决心进行彻底改革,将原本坚持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比亚迪在 2018 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减轻管理压力并优化成本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开放供应链体系、增加外部采购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速动力电池及半导体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恰逢其时,中国监管机构推出了多项支持企业融资的新规。2019 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允许 A 股公司分拆子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市,这为比亚迪提供了契机。同年,比亚迪宣布对比亚迪半导体进行重组,并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随后,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机构通过增资 8 亿元,获得了比亚迪半导体 7.8% 的股权。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自 2021 年起,比亚迪整体业务迅速复苏,扣非净利润从 2020 年的 30 亿元跃升至 2022 年三季度的 84 亿元,货币资金也从 127 亿元增至 449 亿元。相比之下,最初规划的 20 亿元募集资金对于如今资金充裕的比亚迪而言已不再迫切。
此外,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进程还遭遇了多次波折。2021 年至 2022 年间,由于律所违规、财务数据更新延迟等问题,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申请曾四度中止。在此期间,深交所针对比亚迪半导体的独立性及关联交易提出了多项质疑,例如其主要生产设备采用的是 8 英寸晶圆而非更先进的 12 英寸技术,以及向母公司比亚迪销售产品的毛利率高于第三方客户等问题。
比亚迪方面回应称,尽管 8 英寸晶圆属于相对老旧的技术,但在新能源车领域仍有广泛需求,且公司正积极扩展第三方客户群,以提升自身的独立经营能力。同时,向比亚迪内部销售的价格低于外部采购价,不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尽管如此,比亚迪半导体的独立性问题依然未能完全消除,加之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158%,2022 年前十个月继续维持 110% 的增长率。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意识到,当前的产能不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了抓住市场机遇,比亚迪半导体决定暂停分拆上市计划,集中资源扩大产能。目前,该公司已在济南完成部分产能建设,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比亚迪表示,待扩产完成后,将在条件成熟时重新启动分拆上市程序。
从长远来看,比亚迪半导体的这一决策体现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灵活性与前瞻性。一方面,通过强化自身生产能力,比亚迪半导体能够更好地把握新能源车行业的增长红利;另一方面,暂缓上市也有助于规避当前资本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为未来的资本运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比亚迪半导体的决定引发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举措反映了比亚迪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短期内,比亚迪半导体需要克服产能瓶颈,提升自身竞争力;长期而言,则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更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半导体并非完全退出资本市场,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的发展路径。这种审慎的态度不仅有助于巩固其行业地位,也为其他拟分拆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